润宝医疗网7月22日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生物医药的涨幅达到近40%,位居各行业之首。 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推动下,创新药成为中外药企的重兵集结地。一方面,国内创新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接连刷新融资纪录。另一方面,跨国医药巨头也在持续加码中国本土创新。除了传统的抗肿瘤、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感染和人工智能医疗也成为各方争相下注的新赛道。 接连刷新融资纪录火热和创新成为国内药企关键词 “回顾近两年的中国医药市场,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火热和创新。”近日在上海张江举行的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上,中信证券投行部医疗健康行业组董事总经理程杰表示。 所谓火热,从资本市场的追捧可见一斑。7月15日,百济神州宣布完成价值约20.8亿美元的注册直接发行,成为全球生物科技领域内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交易完成后,百济神州账上现金预计超过50亿美元,使其能够加快推进丰富的早期管线、临床开发和商业合作等。 过去10年,百济神州11款内部开发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短短半年内,连续上市2个重磅新药。其中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是首款获美国FDA批准并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两项适应症在中国获批,单药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达61.5%。 “近21亿美元的融资,很好地向外界传递了全球对中国生物医药的看好,以及对中国经济持续前行的信心。”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说,该公司现有1500多名研发人员,将扎实做好每一款药,惠及全球更多患者。 火热的背后,源于中国药企在创新药领域的持续突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国内药企通过专利破局,让新药走出研发和上市困境。 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乳腺癌新药——伊尼妥单抗在全国五个省市同时开出当地首张处方。记者从新药研制方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这背后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专利攻防战”。为了突破专利困局,团队成员抱着重达20斤的文件资料,顶着摄氏40度的高温四处奔走。 “18年前,伊尼妥单抗起步时,国内生物制药知识产权尚处于萌芽阶段,与外企专利限制抗衡似乎是天方夜谭。以抗体药物为例,1985年至2013年中国专利申请共9202件,其中国外来华专利申请则占了近61%。”三生国健知识产权部高级总监李彩辉说,三生国健共进行或参与了30多场诉讼,为包括HER2、CD20、CD25等靶点的中国新药研发扫清了专利障碍。 持续升级中国研发中心跨国药企强化“本土创新” 在中国创新药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跨国药企并没有缺席。从最早在中国设立工厂、办事处,到成立中国总部、亚洲研发中心,再到启动创新加速器、“中国同创”计划等,跨国药企在中国本土的创新正驶入快车道,并不断增添“中国基因”。 7月2日,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启动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并宣布未来5年在华增资4.51亿欧元,预计未来10年将有71个新产品或新适应症在华获批。目前,该中心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1995年进入中国至今,我们见证了中国日渐开放的创新和投资环境、公共卫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改革的深化。”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说,中国不但是勃林格殷格翰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全球创新中心和世界经济“稳定器”,勃林格殷格翰对中国保持强大的信心,将持续深耕和布局创新。 7月10日,同样来自德国的默克在上海张江揭幕其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默克全球九家中心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 据介绍,默克生命科学中国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已引入13个实验室和数字化管理系统,覆盖制药价值链的整个环节,为用户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进程提供全面支持。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无限,且正在加大细胞和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我们期待与中国企业携手创新,改善从药物研究、开发到生产的相关流程,节省成本并加快上市速度。”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卫政熹说。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单抗克隆药物、蛋白药物、基因等领域正在显示强劲的增长趋势,新兴的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和核酸药物也在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将推动甚至引领下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潮。外资企业设立的中国合作中心,不仅可以推动该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增进中国医药市场和国际同行的交流对接,对促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赛道不断涌现抗病毒和AI医疗成聚焦点 “我们之前启动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并在6月中旬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的揭盲。临床数据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较高的免疫应答水平。由于中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清零,下一步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疾病高发的地区去做临床三期。” 在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上,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宇学峰透露了该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最新进展。 通过与军事科学院的合作,康希诺是中国第一个开展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的企业。近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同意康希诺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招股书显示,康希诺生物拥有16种创新疫苗产品,管线包括预防埃博拉病毒、脑膜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13个适应症。 康希诺是一个缩影。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认为,传统的肿瘤治疗,领域竞争激烈、赛道拥挤,选择一个创新的细分领域尤为重要,比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业界意识到在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化下国际往来更频繁等因素下,未来病毒的形成周期可能越来越短,抗病毒、抗感染领域需要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我们的客户中近60%在做肿瘤药,而且靶点类似,企业在资本市场比较火的时候还能融到资,将来进入商业化阶段,是否有竞争力就不好说了,所以还是要找独特的细分领域。”国内医药研发外包龙头药明康德副董事长胡正国说,比较看好抗病毒和细胞治疗领域。 如何又好又快地挖掘出新药,或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德勤近日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正形成一个数字化的医疗生态系统,为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新的技术、产品及服务不断在中国市场快速推出并接受检验,企业也不断探索数字化解决方案以针对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 “我相信人工智能最令人兴奋的医疗应用很可能出现在中国,这里有勇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各级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开放心态等,这些都将促成人工智能开花结果。”近日发布十大“AI+医疗”应用场景的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说。
(文/小编)
标签阅读: 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