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9日讯 一种新型基层医改模式悄然兴起,将曾经各自为阵的独立乡镇卫生院进行合体,改革卓有成效。 医合体兴起,基层迎来蓬勃生机 “医合体”这个概念是近年来部分探索基层医改新思路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创新模式,目前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开展得有声有色。 通俗来说,医合体就是将区域内各个卫生院的优势进行整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分级诊疗制度中的竞争关系转向同盟模式。 各自为阵的发展模式对乡镇卫生院造成的单体伤害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2019年以前的游仙区共有22家乡镇卫生院。受现实因素影响,每家卫生院服务人群不到1.3万人,普遍存在运营困难、入不敷出的情况。 “人才留不住、培训跟不上、科室配不齐,群众就医体验差,病员大量流失,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成为限制当地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现实难题。 除此之外,据当地一家卫生院负责人透露,因为卫生院之间存在各自为阵的竞争关系,即便知道临近卫生院有医疗条件能满足需求,也会将患者上转到城区大医院。 长此以往,不仅单个卫生院的优势项目没有开展到位,区域内整个乡镇医疗的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片区医合体让基层医疗活起来了 为解决卫生院发展难题,2019年6月,以“抱团合作、一体化发展”为思路,游仙区医疗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展开,将当地忠兴、凤凰、太平三个乡镇卫生院组成“忠兴片区医合体”,明确提出“医合体”建设要确立“一支笔、一盘棋、一家人”的运行格局。 这种新型改革的运作模式很有代表性,值得借鉴: “一支笔”签字,清退能力低下的非技术人员 集中决策权,将原三所卫生院院长重新考核择优上岗,其余“降级”“摘帽”或转岗使用。精简科室,医合体成员单位党建、财务等职能由牵头单位承担。量才适用,对能力低下且非专业技术人员逐步予以清退。 “一盘棋”运作,参照就近从快原则调配医疗资源 “医合体”实行统筹管理,建立联动诊疗机制,通过医师多点执业,统筹调配医疗力量。按照就近从快原则对有需求患者进行治疗,满足群众治疗需求,尽量做到“病人不跑路,医生多跑腿”,逐步形成“小病分院医、大病中心院治”的就医格局,缓解医师资源紧缺现状及病人流失。 “一家人”共享,避免重复投入 “医合体”将常规医疗设备调剂使用,大中型医疗设备实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过去财力分散,拨付的项目资金使用起来往往捉襟见肘,现在‘一本账’,集中资金办大事,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医疗设备和项目都能提上日程了。”忠兴卫生院院长陈耀辉说。 最终效果如何? 较去年同期比较,改革后游仙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业务实现“三升一降”的预定目标,门诊人次(增加13261人次)、住院床日(增加24276个床日)、业务收入增加(720万元),百姓就医次均费用降低3.8%; 财务运行情况呈现“三增一减”态势,即业务收入(增加72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240万元)、职工工资增加(月均500元/人)债务累计减少(减少640万元),真正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这就是单个卫生院抱团取暖、资源共享的典型成功案例,适合条件类似的乡镇卫生院经验复制。我们也期待基层能多探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经典模式,让基层医生、基层医疗机构真正受益。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