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拿过世界冠军的著名运动员,找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中心主任田金洲治疗失眠。让人费解的是,田金洲一天之内接到了他打来的8个电话,而且内容一致。
“当时我觉得她可能是患了阿尔茨海默症(AD,即老年痴呆)。过来一检查,果然。”田金洲说,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这样的患者很多,患病已经有段时间,为何没有更早发现?田金洲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今年年初,他带领团队开展的补肾化痰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给诊断标准烙上中国印记
近年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统计数据震撼人心。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将是世界上老年痴呆人数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高达7.8%;到2040年,患者人数将以336%的比例增长,总数将等于发达国家老年痴呆人数的总和。
田金洲认为,早点把患者找出来极为重要。如果早期获得诊断,尽早开始干预,轻度AD是可以改善症状、延缓发展的,而中重度AD就不可逆了。而且,早诊早治可以稳定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照料者负担,降低治疗费用,大幅延长患者生存期。
早期诊断AD谈何容易。田金洲说,与其他躯体性疾病不同,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核心要素,是对疑似患者进行相关量表测试。这些量表尽管种类很多,但都由欧美国家设计,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田金洲团队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量表本土化。
首先,要解决中文化的问题,即把判断认知功能、延时记忆等水平的量表翻译成中文,并根据国人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认知习惯等进行相应改动。
其次,重新设定诊断标准参数。从2000年起,田金洲研究团队先后对数千人进行多种量表筛查,筛查出有意义的病例676例。根据对这些病例的比较研究,确定AD诊断的敏感指标和主要技术参数。与此同时,AD患者还伴随着一些机能、影像、生化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这些作为诊断指标,具体技术参数国外是保密的,即使解密其数值也未必适合中国人的生理特征。于是,该团队还同步进行着这些基础数据的搜集、研究。
最终,田金洲团队完成的国人标准,在特异性没有下降的情况下,诊断敏感性高达88%,明显高于西方的诊断标准敏感性(68%)。
AD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
解决了早期诊断问题,接下来摆在田金洲团队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治疗?中医药在其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用科研数据说话,是长期以来中医的短板,这块硬骨头必须啃。”田金洲说,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就是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将疾病分为不同证候,对症下药。在这一过程中,证候要素(即特定证候的临床表现)是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此前,中医界的科研中,辨证分型有的是通过对古典医籍的整理提取,有的是通过向业内专家征求意见,有的是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等,而这样得出的结果,既不如循证医学证据直观,也囿于方法本身掺杂太多主观因素而饱受诟病。
田金洲科研团队从26省(市)报道的16431例痴呆病例资料中,提取了20个证候要素,通过统计模型遴选和专家组指定,确定11个最常见的证候要素量表及其分属的77个条目,按每个证候要素通过统计处理后,确定这些条目在相应证候要素中的权重即分值,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症证候要素量表。其后,通过一项临床调查,考查了该量表判断对证候要素的诊断性能,发现其中痰浊、血瘀、阳亢证候要素的敏感性等于或高于83%, 所有证候要素特异性均等于或高于83%,准确性高于81%。
该分型标准考虑了症状性质对辨证的决定意义,反映了症状数量对辨证的累积效应,提高了证候分型的规范化程度和研究病例的同质性,将阿尔茨海默病辨证分型引向标准化轨道。
扬长补短开辟治疗新路
标准化的辨证分型、相对科学的证候要素量表,帮助田金洲团队对AD的中医认知更进一步。他们通过证候要素量表研究发现,AD最常见证候是肾虚和痰浊,肾虚证与总体认知损害相关,且年龄越大则肾虚证越重;痰浊证与情节记忆损害相关,且对肾虚、血瘀、气血亏虚有叠加作用,可能是AD独立危险因素。
为了印证这一结果,他们进行了AD患者磁共振波谱研究,发现肾虚以累及右内侧颞叶NAA//mI 代谢组为主,痰浊以累及左内侧颞叶NAA/Cr、NAA/mI代谢组为主。这些都为研究团队提出的“肾虚为本,痰浊为标”的AD病机假说和补肾化痰治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田金洲团队将肾虚痰浊确定为AD的主要证候特征,并在补肾化痰的治疗思路指导下开发了中药复方制剂。转基因小鼠等AD模型研究证实,该制剂具有调节Aβ代谢平衡和保护神经突触等多重作用。一项持续6个月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也显示,补肾化痰法治疗轻中度AD肾虚和痰浊患者,主要疗效指标ADAS-cog成绩下降4.19分,达到了国际上要求的有效标准,虽起效较西药稍慢,但疗效持续时间长,改善记忆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特别是停药6个月后疗效仍然持续,对于治愈AD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据了解,鉴于已被证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疗法被国际上推荐为“给AD带来希望”的5种创新疗法之一。
“当时我觉得她可能是患了阿尔茨海默症(AD,即老年痴呆)。过来一检查,果然。”田金洲说,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这样的患者很多,患病已经有段时间,为何没有更早发现?田金洲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今年年初,他带领团队开展的补肾化痰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给诊断标准烙上中国印记
近年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统计数据震撼人心。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将是世界上老年痴呆人数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高达7.8%;到2040年,患者人数将以336%的比例增长,总数将等于发达国家老年痴呆人数的总和。
田金洲认为,早点把患者找出来极为重要。如果早期获得诊断,尽早开始干预,轻度AD是可以改善症状、延缓发展的,而中重度AD就不可逆了。而且,早诊早治可以稳定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照料者负担,降低治疗费用,大幅延长患者生存期。
早期诊断AD谈何容易。田金洲说,与其他躯体性疾病不同,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核心要素,是对疑似患者进行相关量表测试。这些量表尽管种类很多,但都由欧美国家设计,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田金洲团队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量表本土化。
首先,要解决中文化的问题,即把判断认知功能、延时记忆等水平的量表翻译成中文,并根据国人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认知习惯等进行相应改动。
其次,重新设定诊断标准参数。从2000年起,田金洲研究团队先后对数千人进行多种量表筛查,筛查出有意义的病例676例。根据对这些病例的比较研究,确定AD诊断的敏感指标和主要技术参数。与此同时,AD患者还伴随着一些机能、影像、生化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这些作为诊断指标,具体技术参数国外是保密的,即使解密其数值也未必适合中国人的生理特征。于是,该团队还同步进行着这些基础数据的搜集、研究。
最终,田金洲团队完成的国人标准,在特异性没有下降的情况下,诊断敏感性高达88%,明显高于西方的诊断标准敏感性(68%)。
AD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
解决了早期诊断问题,接下来摆在田金洲团队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治疗?中医药在其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用科研数据说话,是长期以来中医的短板,这块硬骨头必须啃。”田金洲说,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就是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将疾病分为不同证候,对症下药。在这一过程中,证候要素(即特定证候的临床表现)是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此前,中医界的科研中,辨证分型有的是通过对古典医籍的整理提取,有的是通过向业内专家征求意见,有的是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等,而这样得出的结果,既不如循证医学证据直观,也囿于方法本身掺杂太多主观因素而饱受诟病。
田金洲科研团队从26省(市)报道的16431例痴呆病例资料中,提取了20个证候要素,通过统计模型遴选和专家组指定,确定11个最常见的证候要素量表及其分属的77个条目,按每个证候要素通过统计处理后,确定这些条目在相应证候要素中的权重即分值,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症证候要素量表。其后,通过一项临床调查,考查了该量表判断对证候要素的诊断性能,发现其中痰浊、血瘀、阳亢证候要素的敏感性等于或高于83%, 所有证候要素特异性均等于或高于83%,准确性高于81%。
该分型标准考虑了症状性质对辨证的决定意义,反映了症状数量对辨证的累积效应,提高了证候分型的规范化程度和研究病例的同质性,将阿尔茨海默病辨证分型引向标准化轨道。
扬长补短开辟治疗新路
标准化的辨证分型、相对科学的证候要素量表,帮助田金洲团队对AD的中医认知更进一步。他们通过证候要素量表研究发现,AD最常见证候是肾虚和痰浊,肾虚证与总体认知损害相关,且年龄越大则肾虚证越重;痰浊证与情节记忆损害相关,且对肾虚、血瘀、气血亏虚有叠加作用,可能是AD独立危险因素。
为了印证这一结果,他们进行了AD患者磁共振波谱研究,发现肾虚以累及右内侧颞叶NAA//mI 代谢组为主,痰浊以累及左内侧颞叶NAA/Cr、NAA/mI代谢组为主。这些都为研究团队提出的“肾虚为本,痰浊为标”的AD病机假说和补肾化痰治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田金洲团队将肾虚痰浊确定为AD的主要证候特征,并在补肾化痰的治疗思路指导下开发了中药复方制剂。转基因小鼠等AD模型研究证实,该制剂具有调节Aβ代谢平衡和保护神经突触等多重作用。一项持续6个月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也显示,补肾化痰法治疗轻中度AD肾虚和痰浊患者,主要疗效指标ADAS-cog成绩下降4.19分,达到了国际上要求的有效标准,虽起效较西药稍慢,但疗效持续时间长,改善记忆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特别是停药6个月后疗效仍然持续,对于治愈AD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据了解,鉴于已被证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疗法被国际上推荐为“给AD带来希望”的5种创新疗法之一。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