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带领研究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类大脑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细胞》子刊《神经元》杂志上。专家认为,该研究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1%,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预后不佳、社会负担沉重的特点,其病因迄今尚未阐明。DISC1基因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李卫东研究组在已往创建DISC1基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发现在成年后的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中,特异性敲除DISC1基因,能刺激一种叫mTOR的信号通路,使神经元过度兴奋,出现神经形态学缺陷。这一基因操作可影响约500个新生神经元,然而恰恰是这500个新生神经元的异常导致认知和情感出现明显障碍。而当这群新生神经元提前被抑制时,认知行为缺陷就得以逆转。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一种经FDA批准的抑制剂处理,则可纠正mTOR信号途径的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这种行为缺陷。
李卫东介绍,DISC1基因编码充当新生神经细胞的“指挥棒”,指导新细胞到达适当的位置,使它们完美地整合入已有的复杂神经系统中。如果DISC1基因蛋白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新神经元也许不能正常融入已有的神经网路“大家庭”。这项最新研究发现,针对成年期神经元发育异常的治疗,也许能产生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