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10平方米的屋子,墙上挂着大屏幕电视和摄像头,桌上摆着电脑、扫描仪等设备。15点25分,视频里出现了两位专家:平鲁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边茂和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海雄。
“病人蔚厚,男,62岁,3小时前胸痛发作。请明确诊断。”乡卫生院院长张步成开始介绍病情。
“有无冠心病史?”专家问。“两年前有过心梗。”“用了什么药?”“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抗凝药……”
两位专家凝神查阅网上传来的心电图、生化检查单等资料,进行病情分析。10分钟后,专家初步诊断为心肌再梗死,但没有溶栓的指征,建议减少补液。16点,诊断报告从网上传回,会诊结束。
这样的远程会诊中心,朔州有20个,上连北京大医院,下接乡镇卫生院。张步成说:“有了远程会诊,看病更有底气。遇到啥问题,随时请教专家,都是免费的。”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平鲁,曾是山西最穷的区县之一。这些年,在煤炭经济带动下,平鲁富了起来。区委书记李俊说:“财力厚实了,就该多算算民生账,特别是医疗和教育。”目前医疗卫生投入占该区财政支出约10%,实现了小病不出区、大病有保障。
今年以来,平鲁创下四个“全省之最”: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参合农民报销比例、住院封顶线、门诊封顶线四项指标最高,其中农民人均筹资达300元;区级以上医院起付线最低;孕产妇、独生子女、见义勇为者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享受政策最宽;设立住院报销“兜底线”,患者报销金额最多。
走进平鲁区人民医院新楼住院部,整洁舒适的环境让我们眼前一亮。在妇产科病房,24岁的农民贾爱霞刚顺产下一个女娃。住院3天,总费用918元,扣除自费药,报销880元。贾爱霞很开心:“生个娃只花了38块钱。”
在井坪镇井坪村一个农家小院,病愈的李先平笑着跟我们聊天:“我的命真好!要是没有新农合,家里早欠下一屁股债。我在全村最后一个参合,没想到今年第一个受益。”几个月前,李先平因肠梗阻引发弥漫性腹膜炎,住进省人民医院做手术。20天后,她康复出院,共花了5.4万元。按照区里新政策,市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80%,起付线300元,封顶线8万元。扣除自费部分,她报销了4.1万多元。
从井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来,我们跟随社区全科医生谭毓文给病人贾亮如上门输液。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贾家。老贾下肢瘫痪24年,以前生病都是老伴背他上区医院,路上要花1个多钟头。自从谭医生成为他的“片医”,给他开了“家庭病床”,还做了“健康档案”。老贾说:“谭医生随叫随到,我有什么病,他比我还清楚。”
平鲁区卫生局长吴如海说,区、乡、村三级新农合网络管理信息平台已建立,参合农民手持一张合作医疗卡,可在全区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刷卡看病,费用即时结报,再也不用先垫钱了。“不过,就是优质人才太少,好医生不愿意来咱基层啊!”临别时,老吴这样感叹。
(责任编辑:晏霏霏)
标签阅读: 远程会诊,山西,村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