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内环境不稳定(自主神经不稳定)、心脏基质异常(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心电基质异常(电活动时的除极和复极异常),这三项因素既是病因又是诱因,既可单独影响或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物质基础,在特定的条件下容易诱发心搏骤停,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图 3)。
图 3:心源性猝死的黑三角
3. 猝死锁链第三环:殊死搏斗
心搏骤停是最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患者当即丧失了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循环处在停止状态。此时患者最需要的就是急救人员实施的心肺复苏,包括基础心肺复苏(CPR)和电击除颤。前者启动被动的血液循环,使患者的重要脏器得到供血,后者消除患者心脏的异位电活动,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电活动,并主导心脏搏动。这一切要求在 4 分钟内开始实施,因为大多数情况下 4 分钟是大脑对完全缺氧的耐受极限。故复苏启动越晚,效果越差。心肺复苏是急救志愿者和医务人员为患者生存而进行的最后一搏。
4. 猝死锁链第四环:生命失守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心搏骤停是在医院外发病,专业急救人员无法在 4 分钟内到达发病现场,而患者身边也很少有受过复苏培训的急救志愿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法得到高质量心肺复苏,结局就是回天乏术,猝死发生,患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1] 郭继鸿. 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中国循环杂志 2013 年 9 月 第 28 卷第 5 期 323-326.
[2] 刘仁光,张英杰. Brugada 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 [J] 医师进修杂志,2003,26(2):56-58.
[3] Kushnir A, Marks A R. The ryanodine receptor in cardiac physiology and disease [J]. Adv Pharmacol,2010,59:1-30.
[4] 邢景军,段伟杰,王昊等. RyR2 相关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3 年 28(3):226-229.
[5] 林琨,王玉堂. 兰尼碱受体 2 调节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168-171.
[6] Hua W, Zhang LF, Wu YF, et al.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 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 J Am Coll Cardiol ,2009,54:1110-1118.
[7] 王银阁. 睡眠中自主神经活动与心源性猝死 西部医学,2010,22(2):357-358.
[8] 孟娟,雷娟,方昶等. 国人 Brugada 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 29 (2) 121-127.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丁香园心血管频道官方微信号「心血管时间」。
关键词:糖尿病肾上腺素遗传性疾病利尿剂心脏病四环心律失常中毒心动过缓低钾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最新资讯临床综述认识猝死(文/小编)标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