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岁末,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1年,2020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重磅级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2020年Nature杂志发表的亮点研究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NIAID
【1】Nature:重大进展!揭示神药二甲双胍降低体重的分子机制
doi:10.1038/s41586-019-1911-y
几十年来,二甲双胍(metformin)一直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的葡萄糖产生来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还可改善肌肉组织中的葡萄糖摄取和使用。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它还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的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比其它降糖药更具临床优势,较少诱导低血糖症或体重增加的发生,同时具有逆转脂肪肝,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2型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能够延长线虫和小鼠的寿命。同时,它还能够降低患者的癌症发病率。因此有人将二甲双胍戏称为“神药”。
此外,我国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揭开了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背后的机制:二甲双胍通过AXIN/ LKB1-v-ATPase-Ragulator通路不仅激活了AMPK,还抑制了mTORC1,为理解二甲双胍能够产生无数“益处”背后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见解。另外,还有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或可用于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症治疗。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60%以上归因于二甲双胍持续降低体重的能力。二甲双胍降低体重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人们最近描述GDF15通过一种脑干特异性的受体减少食物摄入并降低体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野生型小鼠中,口服二甲双胍可增加循环GDF15水平,而且GDF15的表达主要在肠道末端和肾脏中增加。二甲双胍阻止了野生型小鼠因摄入高脂肪饮食而导致的体重增加,但在缺乏GDF15或其受体GFRAL的小鼠中却没有,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Nature:科学家揭示逆转HIV潜伏的新策略
doi:10.1038/s41586-020-1951-3
全世界大约有38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在美国大约有110万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当前,HIV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治疗,这种治疗可以将HIV抑制到血液中无法检测到的水平,但是这种病毒在潜伏感染的静止CD4+ T细胞中持续存在。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这些细胞,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疗法可以消除它们。在停止ART治疗后,HIV病毒载量就会增加。这就是为何HIV感染者必须持续服用ART药物,而且这种潜伏的HIV病毒库被认为是治愈HIV感染的最大障碍。
如今,在第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称为AZD5582的化合物来激活血液和很多不同组织中遭受HIV潜伏感染的CD4+ T细胞,这种激活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平,而且没有或几乎没有毒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是由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具有功能完整的人类免疫细胞的小鼠模型中完成的,这些免疫细胞遭受HIV感染,并通过ART药物加以抑制。重要的是,这项研究随后在埃默里大学的一项纵向多剂量实验中得到了扩展。这项纵向多剂量实验以感染了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并可通过ART药物加以抑制的恒河猴为研究对象。
【3】Nature:重磅!揭示癌症中RNA改变的分子特征!
doi:10.1038/s41586-020-1970-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症中RNA改变的特征。癌症是一种由DNA突变所引发的疾病,而DNA的突变则是因环境因素或机体老化所诱发;目前研究人员很少研究基因组的这些改变如何影响RNA的变化,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理解RNA的改变是否是引起突变的结果,以及其如何诱发癌症的发生和进展。
RNA表达、剪接和亚型变化差异与多种类型的癌症直接相关,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转录组学分子来研究肿瘤RNA中所发现的癌症特异性改变,从这一点上来讲,研究人员鉴别出了多种未被充分认识的癌症基因组改变的机制,而这些机制目前并没有在单独的DNA分析中被发现。
【4】Nature:血液中的微生物DNA可以预测癌症
doi:10.1038/s41586-020-2095-1
癌症微生物组的系统表征为开发利用非人类、微生物衍生的分子来诊断人类重大疾病的技术提供了机会。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微生物在一些癌症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ob Knight带领他的研究小组重新审视了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未治疗过的33种肿瘤样品(总计18116个)的全基因组和全转录组测序数据,以寻找其中微生物的线索,研究人员在大多数癌症患者的血液和组织样品中发现了独特的微生物信号。
尽管使用了非常严格的去污染分析,放弃了高达92.3%的总序列数据,但研究人员发现当应用于Ia-IIc期的癌症患者或者没有任何基因组改变(经两个商用级的无细胞肿瘤DNA平台检测确认)的癌症患者时,这些TCGA血液特征仍然具有预测性。
【5】Nature:突破!首次观察到神经变性疾病罪魁祸首tau蛋白在神经元细胞间来回穿梭的过程!
doi:10.1038/s41586-020-2156-5
在抵御诸如额颞叶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斗争中,tau蛋白或许就是最大的罪魁祸首,tau蛋白在脑细胞中大量存在,其能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稳定性,并帮助将营养物质从细胞的一个部分运输到另一个部分。当tau蛋白发生错误折叠时所有都会发生改变,其会变得粘性且不溶,不断聚集并在神经元中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破坏神经元的功能并导致细胞最后死亡,更糟糕的是,神经元细胞中只需要相对少量的错误折叠的tau蛋白就能使附近细胞编程功能失调死亡的脑细胞。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tau蛋白在神经元细胞之间来回穿梭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科学家们广泛研究的神经变性疾病中tau蛋白的传播,也为有效控制病理性tau蛋白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研究者Kosik表示,tau蛋白在细胞之间来回穿越的机制或提供了一种线索,来帮助我们开发新方法来有效阻断tau蛋白的扩散,tau蛋白来回穿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选手”就是名为LRP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的低密度脂蛋白,其位于脑细胞膜上,主要参与多种机体生物学过程,同时还能帮助神经元摄取胆固醇等。
图片来源:ifpnews.com
【6】Nature: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单一癌基因中多个致癌突变的“功能蓝图”
doi:10.1038/s41586-020-2175-2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Landscape and function of multiple mutations within individual oncogen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单个癌基因发生多个突变的蓝图并解析了相关的功能。
此前有零星报道描述在相同癌基因中发生多个驱动突变(MMs,multiple driver mutations)所引发的癌症病例,然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多个驱动突变的蓝图以及其相关性到底如何。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60954个癌症样本进行全癌分析,最终发现了14个全癌和6个癌症类型特异性的癌基因,在这些癌基因中,多个驱动突变的发生率要比预期的高,也就是说,这些基因中,至少携带一种基因突变的9%的样本中都含有MMs。
【7】Nature:中国科学家揭示SARS-CoV-2主要蛋白酶的结构并发现其抑制剂
doi:10.1038/s41586-020-2223-y
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2)被鉴定为COVID-19病毒,它是引起2020年初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罪魁祸首。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仍然非常有限。为了快速发现用于临床的先导化合物,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启动了一个联合结构辅助药物设计、虚拟药物筛选和高通量筛选的项目,以识别针对COVID-19病毒主蛋白酶(Mpro)的新药先导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Mpro是一种关键的SARS-CoV-2酶,在介导病毒复制和转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该病毒具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为此,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鉴定了一种基于机理的抑制剂--N3,并随后确定了COVID-19病毒Mpro的晶体结构。
【8】Nature:鉴别出新型T细胞免疫疗法靶点 有望帮助开发抵御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doi:10.1038/s41586-020-2246-4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CRISPR screen in regulatory T cells reveals modulators of Foxp3”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对调节性T细胞进行CRISRP筛选或有望揭示Foxp3分子的调节子,Foxp3是控制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之一,它的是Treg免疫生物学重要的进步,也为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Treg功能和作用机制打开了一扇“门”。
Treg细胞是控制机体免疫反应并维持机体平衡所需的关键细胞,同时其也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力的重要屏障,相反,Treg细胞的不稳定则会促进自身免疫或更多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主要转录因子Foxp3的缺失及促炎性特性的获得;全面深入理解调节Foxp3因子的通路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更有效的Treg疗法来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利用新型的功能性遗传工具则能系统性地解析调节Foxp3表达的基因调节程序。
【9】Nature:重磅!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机体制造甘油三酯的分子机理!
doi:10.1038/s41586-020-2280-2
医生经常会提醒病人,机体甘油三酯(一种主要的膳食脂肪)水平较高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和脂肪肝的风险,因此研究人员非常感兴趣寻找新方法来有效调节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从而控制这种可能危及机体生命的常见疾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二酰甘油 O-酰基转移酶-1(DGAT1)的3D结构和作用方式,这种酶类能帮助合成甘油三酯,对于人类膳食脂肪的吸收和储存非常重要;DGAT1同时也被认为是治疗肥胖和其它代谢性疾病的重要靶点,因此详细理解DGAT1的结构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
研究者Ming Zhou指出,DGAT1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酶类,因为其能帮助合成甘油三酯,其是机体硬脂肪的主要成分,而硬脂肪通常存在于腹部或腰部中段,同时甘油三酯也是运输胆固醇颗粒的一部分,胆固醇包括有益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有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学会如何调节DGAT1酶类或能帮助调节机体的脂肪合成并潜在管理其它可能的疾病。
【10】Nature:重磅!科学家成功绘制出17,795个已测序人类基因组的结构突变!
doi:10.1038/s41586-020-2371-0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芬兰等国家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果绘制出了17,795个测序的人类基因组中的结构变异,文章中,研究人员深入解析了这些结构变异的意义以及他们发现的其它研究结果。
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科学家们对大量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了解更多关于遗传突变的信息,诸如此类变异可能是致病的、良性的或意义不明确的;基因组变异分为小型的插入-删除、单核苷酸突变或结构变异,随后研究者表示,目前虽结构变异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它研究,主要是由于研究人员缺乏专门用于进行相关研究的工具和资源。
图片来源:Nature
【11】Nature重大发现!肥胖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强肠道菌群多样性!
doi:10.1038/s41586-020-2269-x
2012年,由来自6个欧洲国家的14个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研究小组组成的欧盟metaCardis联盟(European Union metaCardis consortium)着手调查肠道微生物群在心脏代谢疾病发展中的潜在作用。该项目由法国INSERM的Karine Clement教授协调,研究了2000多名欧洲人的健康状态阶段的心脏代谢疾病(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表型。
近日,由Jeroen Raes (VIB-KU Leuven)和Clement教授(INSERM)领导的研究团队与metacardis协会一起,在权威杂志Nature上发表了他们的第一个发现,确定常见的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潜在的微生物调节治疗药物。文章中,研究人员metacardis队列群中对肠道细菌进行了研究,该队列群由来自三个国家(法国、丹麦和德国)的近900人组成,体重指数在18到73 kg/m2之间。虽然肥胖个体的肠道菌群此前已被证明与瘦的人不同,但Raes实验室在定量微生物组分析方面的独特经验,让研究人员对与肥胖相关的微生物群改变有了全新的认识。
【12】Nature重大突破!生成完整的人类X染色体序列!
doi:10.1038/nature03440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了第一个人类染色体的端到端DNA序列。近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确地生成人类染色体的碱基序列现在是可能的,这将使研究人员能够生成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这一成就开启了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时代,"美国国家基因组研究所主任、医学博士Eric Green说道。"产生真正完整的染色体和基因组序列的能力是一项技术壮举,它将帮助我们获得对基因组功能的全面理解,并为在医疗保健中使用基因组信息提供信息。"
经过近二十年的改进,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是迄今为止最准确和完整的脊椎动物基因组序列。然而,其中仍然还有数百个未知的空白或缺失的DNA序列。这些缺口通常包含重复的DNA片段,非常难以测序。然而,这些重复片段包括可能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基因和其他功能元素。因为人类基因组非常长,由大约60亿个碱基组成,DNA测序机无法一次读取所有碱基。取而代之的是,研究人员将基因组切成更小的片段,然后分析每一个片段,每次产生几百个碱基的序列。这些较短的DNA序列必须被重新组合在一起。
【13】Nature:让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保持在融合前构象设计出新型mRNA疫苗
doi:10.1038/s41586-020-2622-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第一个进入人体试验的SARS-CoV-2实验性mRNA疫苗在一种经过精心改造的刺突蛋白的帮助下,已被证实能引起中和抗体和有益的T细胞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ARS-CoV-2 mRNA vaccine design enabled by prototype pathogen preparedness”。这种称为mRNA-1273的疫苗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合作开发的。这项关于这种近期进入III期人体临床试验的Moderna-NIH疫苗的最新研究描述了在小鼠体内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和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对这种刺突蛋白进行的重要基因改造。
这篇论文的一部分描述了让SARS-CoV-2与宿主细胞融合并感染它的刺突蛋白保持稳定。早期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对于从病毒基因组测序到人体疫苗测试的最快进展至关重要,这只需要66天。研究者表示,有几件事是快速开发疫苗的关键,包括了解刺突蛋白的精确原子水平结构和如何让它保持稳定。尽管这一切发生得很快,但由于多年的早期研究,这种疫苗开发是可能的。
【14】Nature:新发现!机体感染病原体之前 肠道微生物或会塑造机体多种抗体的产生!
doi:10.1038/s41586-020-2564-6
B细胞是一种能发育产生抗体的白细胞,其所产生的抗体/免疫球蛋白能与有害的外来颗粒(病毒或致病菌等)结合并阻断其对宿主的入侵及对机体细胞的感染,每一个B细胞都会携带单一的B细胞受体(BCR)其能帮助确定所结合的外源性物质,这就好像每个锁子能接受一个不同的钥匙一样。机体中拥有数百万个携带不同受体的B细胞,B细胞的巨大多样性源于编码受体基因的重新排列,所以每个B细胞表面的受体都会略有不同,从而就会使其能够识别数十亿种不同的有害性分子;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诱发这些B细胞群体的扩张和抗体的产生,但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这是一个随机的过程,还是肠道微生物的分子自身影响了结果。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伯尔尼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该系统中编码抗体产生的数十亿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该系统能让科学家们了解基因对单个良性肠道微生物的反应。肠道内生存的良性微生物的数量与体内的细胞数量大致相同,大部分细菌都会停留在肠道内而无法穿透机体组织,但不幸的是,肠道菌群的有些渗透过程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肠道仅仅拥有一层细胞,其能将我们吸收食物营养所需要的血管与血管内部分开/隔绝开。
【15】Nature:揭示随着年龄增长促进机体癌症发生的“罪魁祸首”
doi:10.1038/s41586-020-2630-0
随着机体将食物转化为能量,我们的身体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积累很多“垃圾”,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代谢通路或在癌症发生过程中扮演着潜在致死性的角色;这一研究发现增加了科学家们对衰老过程如何加速个体患致死性癌症的机制的认识,也为有效阻断转移性肿瘤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对癌症转移进行了相关研究,癌症的转移,即癌细胞从原始肿瘤位点脱离在机体其它位点形成新肿瘤的过程;通过对转移性的癌细胞进行观察,研究者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即当一种称之为(MMA,methylmalonic acid)甲基丙二酸的代谢产物处于高水平时,其似乎会随着机体的老化而不断积累;为了分析是否MMA在癌症转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研究人员对30岁及更年轻和60岁及更老的人群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当暴露于这些人群机体的血液时,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行为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来自年轻供体的30份血液样本中,25份样本中的癌细胞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改变,但在老年供体的30份血液样本中,25份样本中的癌细胞开始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了,而且对两种经常用来治疗癌症的药物也产生了一定的耐受性。
图片来源:NIAID
【16】Nature:揭秘HIV精英控制者体内特殊HIV病毒库的特性!
doi:10.1038/s41586-020-2651-8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对64名HIV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和41名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个体机体中数以亿计的细胞进行测序,精英控制者,即在并不需要用药的情况下机体就能成功抑制HIV的水平和疾病进展;与接受ART治疗的个体不同的是,精英控制者体内的HIV病毒库似乎无法被激活,这或许就能帮其维持自发且不使用药物的HIV水平的控制,同时这也揭示了HIV感染的功能性治愈的一个显著特征。
HIV在全球影响着超过3500万人的健康,这些患者通过每日进行ART疗法来有效控制病毒,但其却无法被治愈,一旦被感染,诸如HIV等逆转录病毒就会将其遗传物质放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创造出潜在的病毒库,也就是说尽管患者进行了ART治疗,但其机体中仍然持续存在HIV,当完整的病毒拷贝或基因组被插入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后,病毒就会利用宿主细胞来制造新的HIV拷贝,对于HIV感染者而言,这就意味着,如果停止ART疗法,此前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就会开始制造新的病毒拷贝,从而导致病毒快速反弹和疾病进展,如今HIV病毒库依然是HIV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17】Nature:新冠候选疫苗BNT162b1可引发强劲的人体抗体反应和TH1 T细胞反应
doi:10.1038/s41586-020-2814-7
人们需要一种有效的疫苗来阻止SARS-CoV-2大流行的蔓延。最近,来自美国辉瑞公司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正在进行的安慰剂对照、观察者单盲(observer-blinded)的1/2期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苗(称为BNT162b1)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体反应数据,该临床试验涉及45名年龄在18岁至55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的一半人被随机选择注射低、中、高剂量的BNT162b1,而另一半人注射 “假疫苗”安慰剂。它的临床结果表明这种候选疫苗在参与者中引起了强大的免疫反应,而且剂量越大,免疫反应越强。注射第二剂“加强”疫苗也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事实上,在注射这种候选疫苗的参与者中,SARS-CoV-2中和抗体的水平比那些从 SARS-CoV-2感染中恢复过来的患者高1.9 至 4.6 倍。不过,这些研究人员强调还需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在更大的人群中测试这种候选疫苗---来验证这种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它所引起的保护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BNT162b1是一种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 LNP)配制的经过核苷酸修饰的信使RNA(mRNA),这种mRNA编码SARS-CoV-2刺突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18~55岁的健康成年人中开展了第二项非随机的开放标签的BNT162b1疫苗1/2期临床试验,评估了这些参与者接种BNT162b1疫苗后的抗体反应和T细胞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18】Nature:重大进展!首次揭示端粒t环保护染色体机制
doi:10.1038/s41586-019-1744-8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位于端粒末端的环状结构(loop)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可阻止染色体发生不可挽回的损伤。他们揭示了这种称为t环(t-loop)的环状结构的缠绕和解开如何阻止染色体的末端被识别为存在DNA损伤,而且还揭示了这一过程是如何受到调控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维持线性染色体的重大挑战是必须阻止将DNA末端被识别为DNA损伤。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端粒来解决,其中端粒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的由非编码DNA组成的特殊结构。端粒被认为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套索状的t环结构,该结构可将DNA末端掩埋在端粒中并遮盖它,使其不会被检测为DNA损伤。这些t环结构是由端粒在染色体末端向后折叠而形成的,可以缠绕或解开。
【19】Nature:科学家成功绘制出肠道微生物组的空间复杂图谱 有望帮助改善人类健康研究
doi:10.1038/s41586-020-2983-4
人类机体肠道中有哪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体都在哪里?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成像工具来绘制出成百上千种不同微生物菌群所在位置及其身份的复杂空间图谱,比如组成肠道微生物组的微生物菌群等,这种新型工具未来或将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复杂微生物群落之间及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者Iwijn De Vlaminck表示,我们机体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群落,其在机体健康和生物学特性中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微生物拥有丰富的多样性,我们也能通过诸如DNA测序等技术了解到这一点,这些技术能帮助创建一个微生物群落中所存在的多种细菌物种的列表;然而目前研究人员仅拥有有限的工具来理解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而拥有强大的工具对于理解微生物菌群的代谢特性以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许非常重要。
【20】Nature:重磅!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癌细胞系的转移图谱!
doi:10.1038/s41586-020-2969-2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Broad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绘制出了人类癌细胞系的转移图谱,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阐明癌症的转移机制并开发出有效预防癌症转移及癌症治疗的新型疗法。
癌症所引起的大部分死亡都能通过癌症转移来进行解释,然而而由于体内模型的复杂特性,大规模的癌症转移研究一直都不切实际。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体内条形码策略,其能够大规模地确定小鼠异种移植物中人类癌细胞系的转移潜能,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了这种新方法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重复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来自21种不同类型实体瘤的500个细胞系中。(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2020年终盘点正在进行!更多精彩盘点!敬请期待!
(润宝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