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疾病与营养防治
常见的肝胆疾病主要有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等。营养是维持肝脏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物质基础,肝脏作为参与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对营养的要求也最高。结构完善、功能精细的肝脏还是充分发挥营养效能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肝胆疾病的防治措施中,合理营养具有特殊意义。
肝硬化
肝硬化是致病因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导致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失去再生能力,进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到了晚期便形成肝硬化。
为了促进肝组织功能的恢复,改善肝硬化的症状,阻止和延缓病情发展,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进行饮食调理。由于肝硬化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故适当补充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机体恢复健康是很重要的。
营养成因
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胆碱等易诱发肝硬化。缺乏这些物质,脂肪可在肝细胞内存积,体积增大,使肝窦内血流受阻,肝细胞因营养不足而坏死,如果脂肪变性坏死范围增生,肝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则形成肝硬化。
饮食营养调理
1、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量不低于 l 克,若肝硬化病人血浆蛋白低,有腹水和水肿时,每日应供给蛋白质 100~120 克;有肝功衰竭、肝昏迷倾向、血氨偏高时,蛋白质供给量应减少,给予低蛋白或无蛋白饮食。
标签阅读: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