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品专家断言:“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不可能是优质的、安全的食品。”有人听了这话非常反感,认为他是在为添加剂唱赞美歌。先不要愤慨,请注意话的前提——他是在说加工食品。如果是天然食品当然无须加添加剂了。但对现代社会当中铺天盖地的加工食品而言,这话并不算过分。大部分用各种配料制成的加工食品,如果不含添加剂,几乎做不到我们所期待的口感和口味,或者很快就会腐烂变质。为什么呢?因为现代人的期望标准太高了。要超乎寻常的香、甜、鲜、脆、松、软、滑,要开袋即食,要长期不坏……这些苛求,天然食品根本达不到。
各种包装漂亮的高度加工食品很难完全离开食品添加剂。就算它宣称不含有防腐剂,未必不含有抗氧化剂;就算宣称不含有色素,不等于不含有香精,也不等于不含有乳化剂、增稠剂、疏松剂等其他添加剂。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只会更不安全。就拿方便面来说,油脂在空气中放十来天就会有哈喇味,而油炸方便面的保质期却是半年,而且不会有味。为什么?因为其中有抗氧化剂。油脂在空气中氧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不想办法遏制氧化问题,防止产生大量有害健康的自由基,还有什么吃的价值呢?
除了方便面之外,凡是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都难免要求助于抗氧化剂,比如锅巴、薯片、小麻花、兰花豆等,室温下一放就是好几个月, 如果不加抗氧化剂,能不变味吗?
其实,有些自古食用的“传统”食品也需要依赖防腐物质。盐和糖都是货真价实的传统防腐剂。咸菜不会坏是因为大量的盐,果脯不会坏是因为大量的糖,蜜饯不会坏是因为大量的糖加盐。又比如说,那些在超市里能放很久的酱油、黄酱、蚝油、鱼露、虾酱、话梅、话李之类,如果没有盐和糖这两种“天然防腐剂”的帮助,就会很快被细菌和霉菌毁掉。高浓度的盐对生物有很大的毒性,产生的高渗透压也让生命细胞不能忍受,所以它能防腐。
糖也是一样,只是达到防腐效果所需的浓度比盐要高很多。但如今人们都知道,盐和糖吃多了不利于健康。如果少放盐和糖,就必须让防腐剂来帮忙。于是低糖果脯和低盐酱菜就只能求助于防腐剂了。然而,多吃糖和盐的害处,超过偶尔吃少量法律许可添加的防腐剂。别忘了,食用糖和盐太多了,对人体也一样是有毒害作用的。别看盐天天都吃似乎很安全,如果你一次吃进去一两盐,马上就要送医院急救,否则后果严重。
“口重”的人天天过量吃盐,虽然没有急性中毒,但长久会增加高血压和胃癌的危险,还会增加肾脏负担,损害皮肤,导致骨质疏松等。所以说,食品添加剂不该加的时候乱加不行,该加的时候不加也不行。毕竟食品安全最要紧,微生物时时刻刻都准备和我们争夺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空气中的氧气也在随时准备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氧化变质。正如很多专家所说,完全不加添加剂的加工食品,总体而言,是非常罕见,而且是令人不太放心的。放不了一两天就会长霉或腐败的产品,超市敢卖吗?放不了几天就会变色变味的产品,生产企业敢卖吗?就算它们敢卖,消费者愿意购买吗?
如果消费者不肯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制作,还要求食物保存时间长,颜色漂亮,口感特好,那么,就只能和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用付出代价的。想省事,想方便,想过嘴瘾,往往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与其说是商家欺骗消费者,不如说是消费者自己一味追求色香味,一味追求“开袋就吃”的方便。所以说,对法律许可应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心平气和地接受,肯定它们对食品的安全、美味和方便所作的贡献。但消费者应当避免过度追求口感、颜色、味道的误区,接受食品的天然特性,并细看包装上的配料说明,从而明智地选择食品。不过,对于孩子来说,食品中的添加剂还是越少越好。因为孩子的解毒功能尚不健全,对大人无害的成分,对他们也可能带来麻烦。再说,从小习惯于添加剂带来的口感和味道之后,他们对天然食品的感情就会淡薄,甚至难以接受。至于那些根本不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的有害物质,比如三聚氰胺啊,苏丹红啊,吊白块啊,只要添加于食品,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不过,它们和食品添加剂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也不敢放在食品标签上,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