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孕妇顺产更容易

热门文章排行榜 >>2021-05-17 05:45:27来源:
导语

导语顺产对大人和孩子都是很有好处的,那么怎么让孕妇顺产更容易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让孕妇顺产更容易的方法。

顺产的注意 孕妇怎么顺产 孕妇顺产要注意哪些

   一、合适年龄分娩是能否顺产的条件之一

  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29岁,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顺产可能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妊娠与分娩的危险系数升高。首先,年龄过大,产道和会阴、骨盆的关节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以至于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难产。其次孕妇年龄越大,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并发症的机会越多,需要剖宫产干预的机会越多。

  二、孕期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可以帮助你顺产

  宝宝的体重超过4000克(医学上称为巨大儿),母体的难产率会大大增加。巨大儿的产生与孕妇营养补充过多、脂肪摄入过多、身体锻炼偏少有关。孕妇患有糖尿病,也会导致胎儿长得大而肥胖。理想的怀孕体重在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内增加2千克,中期怀孕3~6个月和末期怀孕7~9个月各增加5千克,前后共12千克左右为宜。如果整个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就有可能使宝宝长得过大。

  三、孕期体操让你顺产更容易

  孕期运动不但有利于控制孕期体重,还有利于顺利分娩,这是因为:

  1、锻炼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分娩时肌肉放松,减少了产道的阻力,使胎儿能较快地通过产道。

  2、运动可缓解准妈妈的疲劳和压力,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当然,准妈妈在练体操时要注意运动时间、运动量、热身准备,防止过度疲劳和避免宫缩。另外,有习惯性流产史、早产史、此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或严重内科合并症不宜进行孕期体操。

  小提示:四个小运动让你分娩更顺畅

  1、普拉提式的侧腔呼吸。

  吸气时尽量让肋骨感觉向两侧扩张,吐气时则要让肚脐向背部靠拢。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使身体深层的肌肉都获得锻炼,有助于加强腹肌和骨盆底部的收缩功能,对孕妇的自然生产很有帮助。此外,对肺活量的锻炼,也能让她们在生产时呼吸得更加均匀平稳。

  2、力量型训练,如蹲举。

  随着孕妇体重的不断增加,她们的膝盖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做些蹲举运动了。它不但可以锻炼腿部耐力,还可增强呼吸功能及大腿、臂部、腹部收缩功能。

  运动时,双手自然下垂,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正对前方,然后吸气往下蹲,蹲到大腿与地面呈水平,吐气站立。下蹲时,应注意膝盖不能超过脚尖,鼻尖不能超过膝盖。每个动作重复12-15次,一周3-4次。

  3、举哑铃、杠铃。

  可选择一些小重量的哑铃和杠铃,一边双臂托举,一边配合均匀呼吸。这样不但可以锻炼手臂耐力,加强身体控制,还可以增强腹肌收缩功能和腰部肌肉的柔软性。

  4、坐姿划船及坐姿拉背。

  坐姿划船:平坐在椅子上,双手向后拉固定在前方的橡皮筋,来回水平运动。坐姿拉背:平坐在椅子上,双手向下拉固定在头顶的橡皮筋。每个动作重复15次左右,每周3-4次。

  此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臂力及背部肌肉力量,令孕妇生产时臂肌和背肌能够均匀用力,有助顺产。

  提醒:孕期最好不要做俯卧或仰卧运动,采取坐姿或侧卧较好;瑜伽容易使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孕期最好也不要做。此外,在怀孕3个月内和7个月后,或有流产经历、怀有多胞胎、怀孕期间有不明原因流血现象、孕期高血压的妇女,也不宜做运动。

  四、定时做产前检查

  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的规定,是按照胎儿发育和母体生理变化特点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查看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情况,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早纠正和治疗。使孕妇和胎儿能顺利地度过妊娠期和分娩。

  五、矫正胎位

  通常,在孕7个月前发现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强观察即可。因为在妊娠30周前,胎儿相对子宫来说还小,而且母亲宫内羊水较多,胎儿有活动的余地,会自行纠正胎位。若在妊娠30~34周还是胎位不正时,就需要矫正了。可以采用胸膝卧位法矫正胎位。

  六、做好分娩前的准备

  预产期前2周,孕妇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为分娩准备充足的体力。临产前,孕妇要保持心情的稳定,一旦宫缩开始,应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在医生和助产士的帮助下会安全、顺利地分娩。

(责任编辑:醉笔)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aibaoyl.com/ye/1/18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推荐专题

产检项目 产检注意事项 产检时间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