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育儿成奢侈,父母成“育霸”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钱机器,是家长与社会联手制造了“花钱机器”。其实,穷养富养不如心养,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不是用高消费来衡量的。最重要的,是做孩子的好朋友,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推荐阅读:如何成为新时代爸爸
做大学老师的囡囡妈也是千挑万选才定下了现在的居所:重庆为数不多的低密度花园洋房小区,环境优美,可谓“离尘不离城”,她认为,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养育宝宝。可是,1月8日下午,囡囡妈妈气哼哼地甩了这样一句话:“再这样下去,我实在受不了了!等囡囡大一点以后,我一定要搬家!”
这才入住不过三四年,怎么就想搬家了呢?
原来,是楼上的邻居让囡囡妈备受刺激:那家的宝宝,吃穿用度都专挑最贵的,还有一个时时不忘炫耀的外婆,“从婴儿期就开始高消费,还要攀比,这样的风气对我们囡囡成长一点好处没有。”她的农村婆婆更是忍不住咋舌头:“城里养一个娃儿硬是不得了,一个月的花销比我们乡下一家人一年花得还要多!”
用自制尿布成了另类婴幼儿 用品攀比步步攀高
在这个小区,囡囡妈是少数派,要不是心态和定力都不错,早就加入攀比大军了。她每次抱着囡囡出门,小区里总有不少人和保姆对囡囡穿的那洗得发白的旧尿布投以惊诧的目光。
因为两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欢欢外婆常常来串门,每来一次,就要把欢欢新添的高档用品报一遍价格。
比如,一条400元白色的牛仔裤,只在秋天穿了两次就穿不了了;一件羽绒服999元,明年冬天肯定穿不下的型号。囡囡妈妈很是郁闷,欢欢还是个不到1岁的婴儿有什么必要买那么贵,“我都还没穿过900元多的羽绒服呢”。
因为是高尚小区,这里很多婴儿白天夜晚都用纸尿裤,每月光纸尿裤一项就要花费好几百元。而囡囡妈妈则坚持只在晚上用,“我们小时候,用的都是父母旧棉内衣改的尿布,也没见有什么不好呀。”她刚刚从网上给囡囡淘到一件印花的棉衣,才18元。
欢欢两三个月的时候,脚上就不停地换各种各样精美的鞋子,其中一双不起眼儿的鞋就要380元。
而囡囡在学走路以前从没穿过鞋,因为囡囡妈从书上看到,脚上的穴位最多,让婴儿光着脚有助于生长发育。
其实欢欢穿鞋子的理由是因为欢欢妈觉得好看。刚刚入秋,欢欢又戴上了帽子,帽子也是三两天又换了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因为欢欢妈妈说:“不同的衣服得搭配不同的帽子和鞋子。”
吃的用的当然更不能含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后,小区的很多家长都成了惊弓之鸟,只买国外品牌的奶粉。而这些奶粉趁势不断涨价,仅此一项,一个婴儿一个月就要1000余元。但是欢欢外婆说这些奶粉是进口奶源,在中国生产,还是不可靠。
欢欢吃的奶粉是纯进口的,一听900克的就要将近400元,一个月要2000元。欢欢要添加辅食了,超市里打折卖的鳕鱼20多元一斤太便宜了,也是不能买的,欢欢吃的是从远东百货买的进口货,100多元一块。就连纸尿裤,国外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也不可信,欢欢用的是从日本原装进口的,比国内生产的要贵一倍。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观,我喜欢给宝宝买物美价廉的东西,你喜欢给孩子买贵的,这都无可厚非。但是言必谈价格、品牌,还处处炫耀,就有点让人受不了了。”囡囡妈说。
现在的宝宝基本上都是“有车一族”,而且婴儿车都不止一辆。孩子坐的是“宝马”还是“奔驰”也是小区父母攀比的一项。在已经有了两辆婴儿推车的前提下,欢欢妈妈某天又买回一辆2000多元的,只是因为它漂亮。而1岁半的丹丹有一辆5000多元的婴儿车,但只坐了一次,就不肯再坐。
这样的家长并非个案。远东百货是重庆观音桥商贸圈最贵的商场之一,5楼是运动童玩馆,那里销售的婴幼儿服装动辄就是上千元,即使换季也很少打折。欢欢妈妈曾经在那里看中了一双某韩国品牌婴儿鞋,300多元,当时没买,不久后再去就没有了。而另一位宝宝家长说,在重庆解放碑某商场,婴幼儿服饰上万元一套的都有,她看中了一件周岁女孩穿的T恤,还2000多元人民币呢。
育儿成奢侈,父母成“育霸”
“现在大家都很看重教育,这本来是好事,可是贵的就一定是好的吗?”
“这年头,育儿真是一种高消费的奢侈享受,父母都堪称‘育霸’。”有人在网上发帖感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现代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钱已越来越多。婴幼儿用品市场早就摆脱了过去“奶瓶+尿布”的格局,吃、穿、用、行、玩,品种花样日益繁多,亲子课、婴儿游泳、儿童摄影、早教班等也随之火爆。
囡囡出生不久,囡囡妈就碰到不少宝宝的家长问她:“你给宝宝报了早教班吗?”
被问得多了,她上网输入“重庆早教”4个字,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居然有上百万个页面。很多医院、幼儿园都开设了早教课,社会各种早教中心更是多如牛毛。
她去实地考察了几家,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屋子,放着音乐,摆满了各种玩具,宝宝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地上爬行、玩耍。
欢欢当然也是报了早教的,每周一节50分钟的课,如果是单次收费要150元,一次性交两年费用,优惠价是10800元。欢欢外婆说:“那里宽敞,就是去玩玩也不错。”话虽如此,上课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去,最近因为天气较冷,懒得出门,已经好久没去了。
涛涛的父亲本来还在犹豫,见周围的朋友很多都在让孩子上早教,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掏了8000多元学费让孩子上了一个。
囡囡妈妈正在暗自庆幸自己有定力没有跟风,一晃,囡囡就满了周岁,囡囡妈妈又开始常被人问:“你打算什么时候送孩子上幼儿园啊?可是得早报名噢!报名晚了交钱也上不了了。”
她打听了一下,此话还真不是危言耸听,越是那些贵的幼儿园越是紧俏。一些幼儿园就因为打了个双语幼儿园的招牌,价格就高得离谱。这不,欢欢家一听某幼儿园是重庆最贵的幼儿园,马上就决定要上这所幼儿园。欢欢连话都还不会说,欢欢外婆已经放出话来,欢欢将来肯定是要出国去读书的,他爸爸已经给她准备好了留学费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苦什么不能苦孩子,穷什么不能穷教育。虽然父母也常常抱怨现在小孩的东西太贵,可是掏钱的时候还是不眨眼,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要用金钱助跑。婴幼儿消费品生产者也正是摸透了父母的这种心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孩子的用品贵族化,把婴幼儿消费不可阻挡地向奢侈发展。“他们都是在迎合一些家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心理。”囡囡妈说。
看看现在的婴幼儿用品,越来越“精细”,细分程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宝宝喝水要用温度计量水温,喝水杯要用专用的练习杯;喝水和吃饭的勺子要分开;奶嘴分宽口径的,标准口径的;安抚奶嘴分鸭舌形的,拇指形的;睡觉时有塑型枕头;洗澡有斜坡式浴盆;洗完澡要抹护臀霜;出门要擦防晒乳;纸尿裤分男女,而且爽身粉也开始有男宝宝用的和女宝宝用的;还有婴儿喂药器、指甲剪、防蹬被夹、口腔清洁套装等,形形色色的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当然,价格也不菲。真可谓“没有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有细心的父母算了一笔账:从怀孕前的营养品、书籍,怀孕后的防辐射服、胎教光盘到孩子出生后的饮食、车、服装、床、日用品、玩具、图书各类婴幼儿用品,再加上早期教育的开支,粗略一算,孩子才两岁,花销已近6万元,竟占家庭总开支的一半。“育霸”,欲罢不能。
想要控制育儿高消费,真的那么难吗?对孩子真的没法“苛刻”一点吗?
也有家长说,理智地想一想,有些冲动之下买来的儿童用品不见得实用。比如,吸鼻器的管子极易刺伤婴儿娇嫩的鼻黏膜,引发鼻炎,根本没用;两岁前的孩子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专用掏耳勺,只要注意外部清洁、避免进水就够了;如果用普通的小勺就可以将药完好地喂送到宝宝口中,何必还要买38元一个的喂药器呢?
很多图书在封面上做尽了文章,打上“儿童必读、启迪性读物”等字样,吸引了不少家长的眼球,但翻开一看,内容却是大同小异。
>>>推荐阅读:会把宝宝宠坏的做法
穷养富养不如心养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周围那些越是舍得大把给孩子花钱的父母,却越是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囡囡妈妈说,“我的一位女同事就说,生孩子有什么啊,出了月子就把他送到我父母那里,请个保姆,多给点钱,每年去看他两次就行了!”
有了孩子要请保姆是不得已的事,但是即便是周末和下班时间,小区里大多数孩子都是由保姆带着出来玩。妈妈带孩子出去反而成了另类。有一次,就有一个专门带孩子的保姆问囡囡妈:“你怎么不请个人给你带孩子呀?自己带多累啊!”
因为自己工作较清闲,又有公公婆婆帮忙,囡囡妈没有请保姆。这在整个小区也为数不多。有不少家庭请的是双保姆,一个负责家务,一个负责带孩子。有的人家因为国庆节保姆放假回家,一家人对孩子束手无策,结果又开车去把保姆赶紧接了回来。
囡囡妈妈就认识一个宝宝的妈妈,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她自己还从来没有给孩子洗过一次澡。还有一个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妈妈就去了国外进修一年半,尽管家里有老人和保姆百般疼爱,孩子却患上了自闭症,非常害怕生人。
会一口气给孩子买7000多元衣服、5000多元玩具的欢欢妈妈,却没有独立带过一天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晚上下班回来,外婆叫她带上自己的女儿出去散散步,她却总是推:“你们去嘛,我要上网。”尽管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囡囡妈却从来没见过欢欢爸爸一次,更不要说带孩子出来玩,据说是每天都有应酬很晚才回家。
“再好的保姆、再多的玩具和再昂贵的衣服怎么能够比得上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呢?”囡囡妈妈感慨地说,“舍得花钱,却舍不得抽出一点点时间来陪孩子。这样的孩子到底是富有还是贫穷啊?”囡囡妈妈也相信,当囡囡长大以后,她会明白母亲对她的爱。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钱机器,是家长与社会联手制造了“花钱机器”。对儿童高消费的“刹车”呼吁越喊越响,然而现实反而愈演愈烈。有时越贵的东西,买的人越多。儿童消费,虽说是围绕儿童的消费,但主体却是家长。 (注: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网中梦)
>>>推荐阅读:如何成为新时代爸爸
做大学老师的囡囡妈也是千挑万选才定下了现在的居所:重庆为数不多的低密度花园洋房小区,环境优美,可谓“离尘不离城”,她认为,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养育宝宝。可是,1月8日下午,囡囡妈妈气哼哼地甩了这样一句话:“再这样下去,我实在受不了了!等囡囡大一点以后,我一定要搬家!”
这才入住不过三四年,怎么就想搬家了呢?
原来,是楼上的邻居让囡囡妈备受刺激:那家的宝宝,吃穿用度都专挑最贵的,还有一个时时不忘炫耀的外婆,“从婴儿期就开始高消费,还要攀比,这样的风气对我们囡囡成长一点好处没有。”她的农村婆婆更是忍不住咋舌头:“城里养一个娃儿硬是不得了,一个月的花销比我们乡下一家人一年花得还要多!”
用自制尿布成了另类婴幼儿 用品攀比步步攀高
在这个小区,囡囡妈是少数派,要不是心态和定力都不错,早就加入攀比大军了。她每次抱着囡囡出门,小区里总有不少人和保姆对囡囡穿的那洗得发白的旧尿布投以惊诧的目光。
因为两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欢欢外婆常常来串门,每来一次,就要把欢欢新添的高档用品报一遍价格。
比如,一条400元白色的牛仔裤,只在秋天穿了两次就穿不了了;一件羽绒服999元,明年冬天肯定穿不下的型号。囡囡妈妈很是郁闷,欢欢还是个不到1岁的婴儿有什么必要买那么贵,“我都还没穿过900元多的羽绒服呢”。
因为是高尚小区,这里很多婴儿白天夜晚都用纸尿裤,每月光纸尿裤一项就要花费好几百元。而囡囡妈妈则坚持只在晚上用,“我们小时候,用的都是父母旧棉内衣改的尿布,也没见有什么不好呀。”她刚刚从网上给囡囡淘到一件印花的棉衣,才18元。
欢欢两三个月的时候,脚上就不停地换各种各样精美的鞋子,其中一双不起眼儿的鞋就要380元。
而囡囡在学走路以前从没穿过鞋,因为囡囡妈从书上看到,脚上的穴位最多,让婴儿光着脚有助于生长发育。
其实欢欢穿鞋子的理由是因为欢欢妈觉得好看。刚刚入秋,欢欢又戴上了帽子,帽子也是三两天又换了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因为欢欢妈妈说:“不同的衣服得搭配不同的帽子和鞋子。”
吃的用的当然更不能含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后,小区的很多家长都成了惊弓之鸟,只买国外品牌的奶粉。而这些奶粉趁势不断涨价,仅此一项,一个婴儿一个月就要1000余元。但是欢欢外婆说这些奶粉是进口奶源,在中国生产,还是不可靠。
欢欢吃的奶粉是纯进口的,一听900克的就要将近400元,一个月要2000元。欢欢要添加辅食了,超市里打折卖的鳕鱼20多元一斤太便宜了,也是不能买的,欢欢吃的是从远东百货买的进口货,100多元一块。就连纸尿裤,国外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也不可信,欢欢用的是从日本原装进口的,比国内生产的要贵一倍。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观,我喜欢给宝宝买物美价廉的东西,你喜欢给孩子买贵的,这都无可厚非。但是言必谈价格、品牌,还处处炫耀,就有点让人受不了了。”囡囡妈说。
现在的宝宝基本上都是“有车一族”,而且婴儿车都不止一辆。孩子坐的是“宝马”还是“奔驰”也是小区父母攀比的一项。在已经有了两辆婴儿推车的前提下,欢欢妈妈某天又买回一辆2000多元的,只是因为它漂亮。而1岁半的丹丹有一辆5000多元的婴儿车,但只坐了一次,就不肯再坐。
这样的家长并非个案。远东百货是重庆观音桥商贸圈最贵的商场之一,5楼是运动童玩馆,那里销售的婴幼儿服装动辄就是上千元,即使换季也很少打折。欢欢妈妈曾经在那里看中了一双某韩国品牌婴儿鞋,300多元,当时没买,不久后再去就没有了。而另一位宝宝家长说,在重庆解放碑某商场,婴幼儿服饰上万元一套的都有,她看中了一件周岁女孩穿的T恤,还2000多元人民币呢。
育儿成奢侈,父母成“育霸”
“现在大家都很看重教育,这本来是好事,可是贵的就一定是好的吗?”
“这年头,育儿真是一种高消费的奢侈享受,父母都堪称‘育霸’。”有人在网上发帖感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现代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钱已越来越多。婴幼儿用品市场早就摆脱了过去“奶瓶+尿布”的格局,吃、穿、用、行、玩,品种花样日益繁多,亲子课、婴儿游泳、儿童摄影、早教班等也随之火爆。
囡囡出生不久,囡囡妈就碰到不少宝宝的家长问她:“你给宝宝报了早教班吗?”
被问得多了,她上网输入“重庆早教”4个字,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居然有上百万个页面。很多医院、幼儿园都开设了早教课,社会各种早教中心更是多如牛毛。
她去实地考察了几家,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屋子,放着音乐,摆满了各种玩具,宝宝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地上爬行、玩耍。
欢欢当然也是报了早教的,每周一节50分钟的课,如果是单次收费要150元,一次性交两年费用,优惠价是10800元。欢欢外婆说:“那里宽敞,就是去玩玩也不错。”话虽如此,上课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去,最近因为天气较冷,懒得出门,已经好久没去了。
涛涛的父亲本来还在犹豫,见周围的朋友很多都在让孩子上早教,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掏了8000多元学费让孩子上了一个。
囡囡妈妈正在暗自庆幸自己有定力没有跟风,一晃,囡囡就满了周岁,囡囡妈妈又开始常被人问:“你打算什么时候送孩子上幼儿园啊?可是得早报名噢!报名晚了交钱也上不了了。”
她打听了一下,此话还真不是危言耸听,越是那些贵的幼儿园越是紧俏。一些幼儿园就因为打了个双语幼儿园的招牌,价格就高得离谱。这不,欢欢家一听某幼儿园是重庆最贵的幼儿园,马上就决定要上这所幼儿园。欢欢连话都还不会说,欢欢外婆已经放出话来,欢欢将来肯定是要出国去读书的,他爸爸已经给她准备好了留学费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苦什么不能苦孩子,穷什么不能穷教育。虽然父母也常常抱怨现在小孩的东西太贵,可是掏钱的时候还是不眨眼,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要用金钱助跑。婴幼儿消费品生产者也正是摸透了父母的这种心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孩子的用品贵族化,把婴幼儿消费不可阻挡地向奢侈发展。“他们都是在迎合一些家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心理。”囡囡妈说。
看看现在的婴幼儿用品,越来越“精细”,细分程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宝宝喝水要用温度计量水温,喝水杯要用专用的练习杯;喝水和吃饭的勺子要分开;奶嘴分宽口径的,标准口径的;安抚奶嘴分鸭舌形的,拇指形的;睡觉时有塑型枕头;洗澡有斜坡式浴盆;洗完澡要抹护臀霜;出门要擦防晒乳;纸尿裤分男女,而且爽身粉也开始有男宝宝用的和女宝宝用的;还有婴儿喂药器、指甲剪、防蹬被夹、口腔清洁套装等,形形色色的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当然,价格也不菲。真可谓“没有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有细心的父母算了一笔账:从怀孕前的营养品、书籍,怀孕后的防辐射服、胎教光盘到孩子出生后的饮食、车、服装、床、日用品、玩具、图书各类婴幼儿用品,再加上早期教育的开支,粗略一算,孩子才两岁,花销已近6万元,竟占家庭总开支的一半。“育霸”,欲罢不能。
想要控制育儿高消费,真的那么难吗?对孩子真的没法“苛刻”一点吗?
也有家长说,理智地想一想,有些冲动之下买来的儿童用品不见得实用。比如,吸鼻器的管子极易刺伤婴儿娇嫩的鼻黏膜,引发鼻炎,根本没用;两岁前的孩子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专用掏耳勺,只要注意外部清洁、避免进水就够了;如果用普通的小勺就可以将药完好地喂送到宝宝口中,何必还要买38元一个的喂药器呢?
很多图书在封面上做尽了文章,打上“儿童必读、启迪性读物”等字样,吸引了不少家长的眼球,但翻开一看,内容却是大同小异。
>>>推荐阅读:会把宝宝宠坏的做法
穷养富养不如心养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周围那些越是舍得大把给孩子花钱的父母,却越是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囡囡妈妈说,“我的一位女同事就说,生孩子有什么啊,出了月子就把他送到我父母那里,请个保姆,多给点钱,每年去看他两次就行了!”
有了孩子要请保姆是不得已的事,但是即便是周末和下班时间,小区里大多数孩子都是由保姆带着出来玩。妈妈带孩子出去反而成了另类。有一次,就有一个专门带孩子的保姆问囡囡妈:“你怎么不请个人给你带孩子呀?自己带多累啊!”
因为自己工作较清闲,又有公公婆婆帮忙,囡囡妈没有请保姆。这在整个小区也为数不多。有不少家庭请的是双保姆,一个负责家务,一个负责带孩子。有的人家因为国庆节保姆放假回家,一家人对孩子束手无策,结果又开车去把保姆赶紧接了回来。
囡囡妈妈就认识一个宝宝的妈妈,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她自己还从来没有给孩子洗过一次澡。还有一个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妈妈就去了国外进修一年半,尽管家里有老人和保姆百般疼爱,孩子却患上了自闭症,非常害怕生人。
会一口气给孩子买7000多元衣服、5000多元玩具的欢欢妈妈,却没有独立带过一天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晚上下班回来,外婆叫她带上自己的女儿出去散散步,她却总是推:“你们去嘛,我要上网。”尽管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囡囡妈却从来没见过欢欢爸爸一次,更不要说带孩子出来玩,据说是每天都有应酬很晚才回家。
“再好的保姆、再多的玩具和再昂贵的衣服怎么能够比得上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呢?”囡囡妈妈感慨地说,“舍得花钱,却舍不得抽出一点点时间来陪孩子。这样的孩子到底是富有还是贫穷啊?”囡囡妈妈也相信,当囡囡长大以后,她会明白母亲对她的爱。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钱机器,是家长与社会联手制造了“花钱机器”。对儿童高消费的“刹车”呼吁越喊越响,然而现实反而愈演愈烈。有时越贵的东西,买的人越多。儿童消费,虽说是围绕儿童的消费,但主体却是家长。 (注: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网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