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你知道它即将要面对哪些问题吗?
问题一:孩子在幼儿园都吃什么?怎么吃?
在幼儿园吃饭、喝水对幼儿来说将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首先,幼儿园会在保障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从饮食的制作上尽量缩小家园差异,同时从色、香、味、形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食欲。比如,多为幼儿制作有动物形象的小点心、小包子、小饺子;各种不同配料的三鲜蛋羹、肉末蛋羹、蔬菜蛋羹等;松软可口的各种蛋饼和太阳米饭、果料米饭……进餐时,教师会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主动进餐,鼓励他们吃得饱饱的。在饮水上,幼儿园以白开水为主,还会为幼儿增加酸梅汤、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锦水果汤等等,旨在去火、润肺、止咳、防病。
问题二:我的孩子准备整托,在家都是用盆大便,在幼儿园怎么办?
在幼儿入园初期,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幼儿在园大便的问题。有的幼儿因环境的变化会有憋大便的情况,对此,我们会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幼儿解决大便问题。
●通过幼儿来园前的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大便时间,以便教师在幼儿入园后可以在相应的时间提醒幼儿大便。
●幼儿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有家长把着大便,而幼儿园一般都是蹲坑。幼儿不习惯就会拒绝在幼儿园大便。因此,我们会在班中准备便盆,让幼儿先坐盆,再慢慢过渡到由老师扶着蹲坑大便。
●每个幼儿在家大便都会有不同的习惯,如有的幼儿会抱玩具或看电视,有的幼儿会要人陪等。我们会让幼儿先保留一些习惯,同时教师会陪在他们身边,减轻他的焦虑。
●我们还会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如为大便的幼儿带上小五星等,以强化他的行为。每班门前还贴有“幼儿大便情况记录表”,家长可以在接孩子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大便情况。
问题三: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哭闹、不适应怎么办?
年幼的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将会采取以下措施,以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会尊重幼儿的一些生活习惯,让他们将这些习惯带到园中,尽量在幼儿园创设与家庭相似的生活氛围。
●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我们会用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来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消除不安,使他们逐步对老师形成依恋。
●在园中我们会以游戏的口吻、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使孩子在园中的活动充实而有趣,缓解孩子们的焦虑情绪。
●我们会利用来、离园环节,做好稳定幼儿情绪的工作。如来园时,我们会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喜爱的玩具、关心的动物等)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在离园时,我们用言语鼓励幼儿,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小星星、小贴画等)来强化幼儿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积极行为。
●入园后,我们会定期进行回访,在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入园后表现的同时,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互动,加深幼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家长的不同关注点,组织不同的小型座谈会和亲子活动,有的放矢地向家长介绍一些有效的育儿经验。
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首先家长的情绪、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其次,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再有,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等问题,这会让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问题四:孩子在幼儿园都干什么?表现怎么样?
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会用最直观的方式,如照相、录像等来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客观地记录下来,在离园时请家长观看。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利用“家长园地”、“宝宝生活记录表”、“我的一天”等形式向您介绍宝宝们一天的活动内容与生活情况。我们还会针对宝宝当天的情况给您相应的“爱心提示”,如注意给孩子换舒服的鞋、回家多吃水果、提醒孩子大便……
我们还会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传达给家长,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及焦虑心情。
问题五:我的孩子会和同伴一起玩吗?玩得怎么样?
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缺少交往的经验与技能,针对幼儿交往中出现的几种现象,我们老师会这样做:
●对自始至终抱着自己的玩具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恋感很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先不急于让他和别人玩,而是先和他建立感情,多抱抱他、亲亲他,多给他关注的目光,多和他说话,消除他的恐惧与焦虑。等他逐渐和老师熟悉了,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了,再引导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对需要老师领着她去跟小伙伴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只不过跟小朋友还不熟悉,有陌生感,这时老师会充当小朋友交往的“红娘”,帮助他们互相认识;结合班上开展的“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游戏;让他们把手中的小玩具交换玩,学会轮流与分享等等。
●对抢别人的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多数是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经验,在家庭中,都是成人顺从他,而在幼儿园面临着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状况,一时适应不了,由此出现攻击性行为。首先,在小班会增加班上相同玩具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玩具玩。其次,教师帮助幼儿协调和小朋友的关系,教给他一些和小朋友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学会用协商的口气跟对方说“给我玩会儿好吗”或“咱俩换着玩好吗”。我们也希望家长多带孩子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并给孩子以正面引导,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对因交往方式不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有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出于喜爱、亲热的情感,咬或掐其他的孩子,其实他们并没有想去攻击别人,只是交往方式不妥。究其原因是有些家长常常通过在孩子的脸上咬一口、屁股上拧一把等方式表示喜爱,孩子们便模仿了成人的这些举动,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中表现出这种“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成人要为孩子做出榜样,改变这种不妥的亲热方式,学会用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责任编辑:小白)
问题一:孩子在幼儿园都吃什么?怎么吃?
在幼儿园吃饭、喝水对幼儿来说将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首先,幼儿园会在保障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从饮食的制作上尽量缩小家园差异,同时从色、香、味、形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食欲。比如,多为幼儿制作有动物形象的小点心、小包子、小饺子;各种不同配料的三鲜蛋羹、肉末蛋羹、蔬菜蛋羹等;松软可口的各种蛋饼和太阳米饭、果料米饭……进餐时,教师会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主动进餐,鼓励他们吃得饱饱的。在饮水上,幼儿园以白开水为主,还会为幼儿增加酸梅汤、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锦水果汤等等,旨在去火、润肺、止咳、防病。
问题二:我的孩子准备整托,在家都是用盆大便,在幼儿园怎么办?
在幼儿入园初期,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幼儿在园大便的问题。有的幼儿因环境的变化会有憋大便的情况,对此,我们会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幼儿解决大便问题。
●通过幼儿来园前的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大便时间,以便教师在幼儿入园后可以在相应的时间提醒幼儿大便。
●幼儿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有家长把着大便,而幼儿园一般都是蹲坑。幼儿不习惯就会拒绝在幼儿园大便。因此,我们会在班中准备便盆,让幼儿先坐盆,再慢慢过渡到由老师扶着蹲坑大便。
●每个幼儿在家大便都会有不同的习惯,如有的幼儿会抱玩具或看电视,有的幼儿会要人陪等。我们会让幼儿先保留一些习惯,同时教师会陪在他们身边,减轻他的焦虑。
●我们还会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如为大便的幼儿带上小五星等,以强化他的行为。每班门前还贴有“幼儿大便情况记录表”,家长可以在接孩子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大便情况。
问题三: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哭闹、不适应怎么办?
年幼的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将会采取以下措施,以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会尊重幼儿的一些生活习惯,让他们将这些习惯带到园中,尽量在幼儿园创设与家庭相似的生活氛围。
●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我们会用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来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消除不安,使他们逐步对老师形成依恋。
●在园中我们会以游戏的口吻、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使孩子在园中的活动充实而有趣,缓解孩子们的焦虑情绪。
●我们会利用来、离园环节,做好稳定幼儿情绪的工作。如来园时,我们会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喜爱的玩具、关心的动物等)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在离园时,我们用言语鼓励幼儿,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小星星、小贴画等)来强化幼儿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积极行为。
●入园后,我们会定期进行回访,在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入园后表现的同时,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互动,加深幼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家长的不同关注点,组织不同的小型座谈会和亲子活动,有的放矢地向家长介绍一些有效的育儿经验。
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首先家长的情绪、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其次,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再有,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等问题,这会让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问题四:孩子在幼儿园都干什么?表现怎么样?
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会用最直观的方式,如照相、录像等来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客观地记录下来,在离园时请家长观看。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利用“家长园地”、“宝宝生活记录表”、“我的一天”等形式向您介绍宝宝们一天的活动内容与生活情况。我们还会针对宝宝当天的情况给您相应的“爱心提示”,如注意给孩子换舒服的鞋、回家多吃水果、提醒孩子大便……
我们还会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传达给家长,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及焦虑心情。
问题五:我的孩子会和同伴一起玩吗?玩得怎么样?
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缺少交往的经验与技能,针对幼儿交往中出现的几种现象,我们老师会这样做:
●对自始至终抱着自己的玩具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恋感很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先不急于让他和别人玩,而是先和他建立感情,多抱抱他、亲亲他,多给他关注的目光,多和他说话,消除他的恐惧与焦虑。等他逐渐和老师熟悉了,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了,再引导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对需要老师领着她去跟小伙伴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只不过跟小朋友还不熟悉,有陌生感,这时老师会充当小朋友交往的“红娘”,帮助他们互相认识;结合班上开展的“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游戏;让他们把手中的小玩具交换玩,学会轮流与分享等等。
●对抢别人的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多数是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经验,在家庭中,都是成人顺从他,而在幼儿园面临着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状况,一时适应不了,由此出现攻击性行为。首先,在小班会增加班上相同玩具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玩具玩。其次,教师帮助幼儿协调和小朋友的关系,教给他一些和小朋友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学会用协商的口气跟对方说“给我玩会儿好吗”或“咱俩换着玩好吗”。我们也希望家长多带孩子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并给孩子以正面引导,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对因交往方式不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有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出于喜爱、亲热的情感,咬或掐其他的孩子,其实他们并没有想去攻击别人,只是交往方式不妥。究其原因是有些家长常常通过在孩子的脸上咬一口、屁股上拧一把等方式表示喜爱,孩子们便模仿了成人的这些举动,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中表现出这种“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成人要为孩子做出榜样,改变这种不妥的亲热方式,学会用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责任编辑: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