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位女士十个母亲,家里有百货店,生活很富足。可是有一天,她发现孩子在偷店里的钱,于是打了一顿,可是,从那以后,那个孩子狂偷不止了。最后偷到……五十、一百的钞票一偷就是好几张!
孩子七岁在偷“情”
有位妈妈,家里有百货店,生活很富足。可是有一天,她发现孩子在偷店里的钱,于是打了一顿,可是,从那以后,那个孩子狂偷不止了。最后偷到……五十、一百的钞票一偷就是好几张!偷了钱干什么呢?乱花一通,见什么买什么,买来也不珍惜,扔得到处都是,要么胡乱送人,要么扔进垃圾筒。孩子的妈妈甚至这样要求孩子,说你以后不要偷了,你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行不行?还是不行。家长就打,用火去烧他的手,还是照偷。
家长痛苦得不行,来找我。我问她:在你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之前是不是天天在孩子耳边叨叨,要他勤俭节约,要他想想挣钱多么不易?她说是,家里生活应有尽有,我担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变坏的,长大了会成花花公子的。我又问:你是不是经常忙于经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甚至连跟孩子说话的时间也没有?她说是。我说:就这两条就足够了。我敢断定,你的孩子不是偷钱,是在偷“情”。
孩子妈妈不高兴了,说李老师,你怎么能这样说呢?我的儿子才七岁,他怎么能偷情呢?我说你误解了我的意思。
我说:因为你太忙,没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又因为你在钱的问题上过分严重,这样就激活了孩子对于钱的欲望。作为人,尤其是孩子,其实最看重是就是情感的需要、精神的满足,他的内心的要求你又达不到,这样,他就只能转向寻求物质的满足了。你把孩子对于情感、对于精神、对于幸福的需求全给扭曲了。
当孩子第一次偷钱的时候,不过是想满足一下你不能使他满足的愿望,可是,当他再偷的时候,他发现这种偷窃使他得到精神的满足了。你说你孩子偷了钱,乱买东西,买来就扔,你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我来告诉你:你的孩子不只需要物质方面的东西,他是用偷钱得来的“刺激”作为他的精神代用品。你看,拐来拐去,还是拐到了精神方面。尽管孩子心里不知道,但他确实在做这样的事情。
我说:有没有幸福的感觉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只是个人,天生就需要这种感觉,孩子尤其这样。人的幸福主要来自于精神满足,你的孩子得不到,他没有一个情感的、精神的家园。所以,他会变着花样寻找,找到了这种畸变的形式。现在,我说你的孩子不是偷钱,是在偷“情”,没说错吧?她说李老师,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
这就是说,只要父母不能够在精神方面满足孩子,不能使孩子获得幸福的感觉,在物质方面,不论是过分谨慎还是过度放任,最终都会造成对于物质的贪婪。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控制什么就导致贪婪什么,控制他的玩,他就对玩贪婪;控制他的食物,他就对食物贪婪;控制金钱,他就对金钱贪婪;控制他的学习呢,他就对学习贪婪……
对于学习的控制,就是不能满足孩子对于学习的需求,就是让他得不到。比如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的欲望反而非常强烈。
从这意义上说,有些贪官贪为什么贪到那样的地步、那个名牌偷窃者偷得闸不住,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就是说,父母如果在教育方面方式不当,就会在孩子内心形成一块贪婪的土壤。(摘自:《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责任编辑:芳芳)
孩子七岁在偷“情”
有位妈妈,家里有百货店,生活很富足。可是有一天,她发现孩子在偷店里的钱,于是打了一顿,可是,从那以后,那个孩子狂偷不止了。最后偷到……五十、一百的钞票一偷就是好几张!偷了钱干什么呢?乱花一通,见什么买什么,买来也不珍惜,扔得到处都是,要么胡乱送人,要么扔进垃圾筒。孩子的妈妈甚至这样要求孩子,说你以后不要偷了,你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行不行?还是不行。家长就打,用火去烧他的手,还是照偷。
家长痛苦得不行,来找我。我问她:在你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之前是不是天天在孩子耳边叨叨,要他勤俭节约,要他想想挣钱多么不易?她说是,家里生活应有尽有,我担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变坏的,长大了会成花花公子的。我又问:你是不是经常忙于经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甚至连跟孩子说话的时间也没有?她说是。我说:就这两条就足够了。我敢断定,你的孩子不是偷钱,是在偷“情”。
孩子妈妈不高兴了,说李老师,你怎么能这样说呢?我的儿子才七岁,他怎么能偷情呢?我说你误解了我的意思。
我说:因为你太忙,没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又因为你在钱的问题上过分严重,这样就激活了孩子对于钱的欲望。作为人,尤其是孩子,其实最看重是就是情感的需要、精神的满足,他的内心的要求你又达不到,这样,他就只能转向寻求物质的满足了。你把孩子对于情感、对于精神、对于幸福的需求全给扭曲了。
当孩子第一次偷钱的时候,不过是想满足一下你不能使他满足的愿望,可是,当他再偷的时候,他发现这种偷窃使他得到精神的满足了。你说你孩子偷了钱,乱买东西,买来就扔,你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我来告诉你:你的孩子不只需要物质方面的东西,他是用偷钱得来的“刺激”作为他的精神代用品。你看,拐来拐去,还是拐到了精神方面。尽管孩子心里不知道,但他确实在做这样的事情。
我说:有没有幸福的感觉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只是个人,天生就需要这种感觉,孩子尤其这样。人的幸福主要来自于精神满足,你的孩子得不到,他没有一个情感的、精神的家园。所以,他会变着花样寻找,找到了这种畸变的形式。现在,我说你的孩子不是偷钱,是在偷“情”,没说错吧?她说李老师,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
这就是说,只要父母不能够在精神方面满足孩子,不能使孩子获得幸福的感觉,在物质方面,不论是过分谨慎还是过度放任,最终都会造成对于物质的贪婪。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控制什么就导致贪婪什么,控制他的玩,他就对玩贪婪;控制他的食物,他就对食物贪婪;控制金钱,他就对金钱贪婪;控制他的学习呢,他就对学习贪婪……
对于学习的控制,就是不能满足孩子对于学习的需求,就是让他得不到。比如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的欲望反而非常强烈。
从这意义上说,有些贪官贪为什么贪到那样的地步、那个名牌偷窃者偷得闸不住,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就是说,父母如果在教育方面方式不当,就会在孩子内心形成一块贪婪的土壤。(摘自:《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责任编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