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父母都希望孩子嘴巴甜一些,也讨人喜欢,口才好也是一种能力,那么,怎么培养一个能说会道的宝宝呢?首先家长要避开这五大误区。
误区1:认为宝宝听不懂
新生儿确实听不懂大人的话,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常常对着宝宝微笑,告诉宝宝:“宝贝,我是妈妈”,“宝贝,要喝奶咯”、“宝贝,要穿衣咯”……时间久了,宝宝的脑子里就会储存这些语言信息。随着宝宝智力发育,加上无数次的语言重复,宝宝就明白了常抱着自己的人是爸爸妈妈。等到了一岁,宝宝最先学会叫的就是“爸爸、妈妈”了。然后当你问宝宝“球球在哪里呢?”,宝宝会转身去找,他已经明白了话里的意思。
误区2:一直用儿语和宝宝对话
婴儿语言发展尤其阶段性,都是从单词句、多词句再到一句完整句子的阶段。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要了解这样一个规律,但也不能一直迁就孩子,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向语言更高阶段发展。比如宝宝一岁时还处在单词句阶段,发出的话语一般是“饭饭、抱抱、亲亲”等重叠的 音并结合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
到宝宝到了一岁半后,就能组合两三个词一起表达意思,也就是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宝宝因为使用儿语而限制了自己准确表达语言意思,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宝宝说儿语很有趣也用儿语和宝宝说话,这样做就拖延了宝宝过渡到完整话语阶段了。
误区3:过分满足宝宝要求
宝宝虽然还不会讲话,却已经明白大人的话,当宝宝指着杯子,大人就会明白宝宝要喝水,然后把杯子递给宝宝。其实这是导致宝宝语言发展缓慢的方法,因为宝宝用指的就能喝到水了,就没有说话的机会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想喝水时,妈妈先递给他一个空杯子,宝宝拿着杯子想要水就会努力的去说出“水”,这小小的进步若能得到妈妈的鼓励,宝宝以后更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误区4:语言环境复杂
有的家庭是不同地方的成员组成,爷爷奶奶说的是家乡话,爸爸妈妈说得是普通话,保姆可能又是另一个地方话,多种语言并存,语言环境复杂会让宝宝产生困惑,不知道该模仿那个大人的语言,导致说话比其他小朋友迟。
误区5:重复宝宝错误发音
宝宝刚学会说话时基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然而因为小儿发音器官还不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也比较弱,有很多地方宝宝的语言表达发音还是不准,比如把苹果说成“平朵”、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赤几”,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一些部位并正确掌握发音方法。对于宝宝出现错音的情况,爸爸妈妈不要因为觉得好玩就学孩子的发音,应该用正确的语言和宝宝说话,时间久了,宝宝的发音会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逐渐改正过来。(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刘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