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中暑了?宝宝中暑会有这些症状

热门文章排行榜 >>2021-05-27 18:42:20来源:
导语

导语炎热的夏季,妈妈们要做好预防宝宝中暑的工作,那么宝宝中暑会有哪些症状呢?一起来看看吧!

  暑热天,宝宝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够成熟,更难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加上活泼好动,更容易出现中暑的症状

 

宝宝中暑症状如何处理 宝宝中暑的症状 宝宝中暑症状

  但很多妈妈对中暑的了解一知半解,尤其是孩子出现轻度中暑的时候,很容易被大人忽略,毕竟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中暑场景通常是一个人在烈日下走了很久,满身大汗,口干舌燥,气喘吁吁,突然两眼昏花倒在了地上……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是重度的中暑了,属于比较紧急的情况。

  那么不同程度的中暑是怎样的?如何应对?

  轻度中暑:孩子一直出汗,皮肤冰凉潮湿,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感觉头晕胸闷。

  中度中暑:狂出汗,头晕头痛,恶心想吐,呕吐,有虚脱感和倦怠感,可能伴有发烧的情况。

  重度中暑:意识不清、手足痉挛、体温升高。更严重时,孩子的呼吸可能出现循环衰竭,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

  宝宝中暑后如何急救

  1.父母不要惊慌,及时把宝宝安置在类似于树木荫蔽处等阴凉通风的位置。

  2.让孩子仰躺或者仰卧,松开孩子的纽扣或者脱掉孩子的衣服。假如孩子因为出汗过多导致衣服潮湿,父母要帮助孩子换干的衣服,并且打开身边的制冷电器,降低孩子周围的温度,注意风口不要对准孩子。

  3.及时降低宝宝的身体温度,至少在38度以下,可以通过额头冷敷或者洗温水澡的方法。

  4.当孩子清醒以后,父母可以每隔10至15分钟适当地给其提供食物瓜果和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前提是没有呕吐现象,意识清醒。解暑也可以用冷的绿豆汤或者适量的盐水。

  5.掐孩子的人中,内关或者合谷穴。假如能够找到有针尖的器物,在火上高温加热消毒之后,用针尖轻刺入孩子的人中并且挤出血滴。如果小朋友大汗淋淋,身子虚脱,可运用这两个方法。

  6.及时将孩子送至医院接受治疗

  宝宝中暑了,这些你熟知的招儿,别用!

  1、服用退烧药

  宝宝中暑时可能会伴有发烧的症状,这种情况下服用退烧药并不能减轻中暑的症状,效果还不如给宝宝擦干汗,让他吹风扇或空调降温。

宝宝中暑症状如何处理 宝宝中暑的症状 宝宝中暑症状

  2、服用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属祛暑剂,可用于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但是对缓解中暑没有什么帮助。

  并且,藿香正气水含有40%至50%的酒精,WHO(世卫组织)和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均要求,人在中暑后不可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因为酒精有脱水效果,会加重人体脱水、加重不适,所以中暑时不建议给宝宝喝藿香正气水。

  3、大量喝水

  少量多次喝水可以预防中暑,但是中暑后大量喝水,却有可能会加重电解质混乱及肾脏负担。

  4、用酒精降温

  酒精挥发可以带走皮肤的部分热量,但是酒精却有可能快速渗透皮肤血液,引起酒精中毒。因此不管是发烧还是中暑,都不能用酒精来给孩子降温。

  5、冰敷

  冰敷会使宝宝的皮肤血管收缩,更不利于降温。

  如何判别是热衰竭or中暑?

  宝宝到底是热衰竭还是中暑?提供几个判别方法,让家长参考:

  1、皮肤状况

  当宝宝是因为脱水产生热衰竭的情况时,宝宝会大量出汗,因此宝宝的皮肤表面会黏黏湿湿的;如果是中暑,宝宝因为汗排不出去,所以皮肤的情况会很干燥,但是皮肤摸起来却很烫!

宝宝中暑症状如何处理 宝宝中暑的症状 宝宝中暑症状

  2、身体温度

  身体温度一般来说,热衰竭时的温度是在37度至39.5度间,中暑时宝宝的体温会超过39.5度。

  3、神智意识

  当宝宝热衰竭时,虽然会哭闹不安,但意识仍是清醒的,倘若发现宝宝进入昏睡状态,很可能就是中暑了,这时家长们就要赶紧将宝宝送医急救。

  如何预防宝宝中暑?

  没有药物可以预防中暑,最好的办法是:

  1、太阳比较猛的时候(如上午11:00-下午16:00),尽量不要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2、让孩子穿少一点,衣服被汗浸湿后及时换洗;

  3、外出时注意遮荫,使用可防紫外线的遮阳伞或让孩子戴帽;

  4、在室内时使用风扇或空调等设备降温;

  5、提醒孩子少量多次喝水;

  6、重点提醒妈妈们,千万不要让孩子单独待在车内,这样极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孩子高热中暑,甚至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预防中暑要遵循“不要热、不要晒、不要闷”的原则。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个凉爽愉快的夏天!(参考网站:太平洋亲子网)

(责任编辑:江慧)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aibaoyl.com/ye/show-66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推荐专题

产检项目 产检注意事项 产检时间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