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选择的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中药浴操作简单、廉价无毒副作用,便于患者实施自我药疗。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意思是说对因外邪侵入而致病的人,用热水浸浴,使之出汗,可使邪从汗出;《礼记》中有“头疮则沐,身有病则浴”;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但在中药浴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药浴前必须先洁身,浴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
●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39℃-45℃的药浴温度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患者;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者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的药浴温度适用于急性扭挫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