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的虚损,以达到扶助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内经》所说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
然而进补又有快慢急缓等不同,所以又必须因人、因地、因时,针对病情轻重缓急、体质强弱而采取不同的进补方法。
平补法
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无病以及病后气血虚损患者的进补。一般而言,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病去则食养之。药物宜选择气味甘淡、其性平和、不热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如补气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选四物汤,气血双补选八珍汤等。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推崇《金匮要略》中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此方重用补益脾肾的山药为君,还有八珍汤的气血双补,外加干姜补阳、阿胶补阴以及桔梗、杏仁升降气机,还有柴胡、防风等驱除风气,此方不壅不腻、补而不滞,对多数人都比较适合。
调补法
全身功能衰减的高龄老人和久病之人,或脾胃过于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往往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对这些人最忌蛮补,而宜采用“调补法”。正如《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大体老人药饵,正是扶持之法,只可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所以,药物不宜选用滋腻、壅滞、阴寒、破利、大辛大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和气血。一般可选缪仲淳的资生丸(汤)为基础方。方中用参、苓、术、草、扁豆、苡仁、山药、芡实、莲米补脾健脾,并佐以陈皮、山楂、神曲、砂仁、白蔻、藿香等理气醒脾,开胃助消化,补中寓消,以防发生滋腻碍胃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