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家孙思邈的修心养性招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他的寿年在人们的考证争论中有101岁、121岁,但我的老师干祖望教授撰著《孙思邈评传》一书中,考证为孙思邈享年141岁,不管哪个年龄是真实的,他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龄长寿者。孙氏一生忙于医道,活跃于临床,救治活人不计其数。公元581年,“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孙氏)不拜”,并且“称疾不赴(有病不能赴京)”,后来干脆隐居,专注于修道、炼丹、读书,疏注《老子》、《庄子》,并着手写书。公元652年,孙氏近百岁,《千金要方》脱稿。30年后,《千金翼方》一书写成。两部《千金方》书,至今在中医界仍具有较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中的“大医精诚”成为医界职业道德的里程碑,为每个医务工作者心中的“医德”典范。孙氏对于防老延年法,有其独特见解。作为道教中人,他将道教的修心养性的方法有意无意间地引进了医学,总结出:
1、要稳定情绪,节制过度的用脑用力。
其言“如膏用小炷之与大炷,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临世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见《翼方·养性禁忌》)。
2、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言“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务另洁净”(见《翼方·退居·养性》)。以及居住处要“橼梁长壮,柱高间阔”,“草盖令高二尺,则冬暖夏凉”(见《翼方·退居》)。
孙氏之所以如此高寿,是因为他“本立于儒、志归于道、业从于医”。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拜敬仰,后人称他为“神仙”、“居士”、“鸿儒”、“真人”、“大医”、“药王”等,赞美之言,不绝于耳。
3、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节制。
其言“乐恬淡之味”,“食不可过饱”(见《要方·养性·序言》)。
4、要注意适量的活动与轻松的体力劳动。
其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见《要方·养性·道林》)。但又要“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见《要方·养性·序言》)。
皇帝老儿为何短命?
皇帝一是治理国家、日理万机、操劳过度;二是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皇妃、佣人一大群,终日不事,根本不接近大自然,当然无法安享天年了。
而过去的名中医们,一心潜研岐黄为病人治病,常研墨、问病、把脉、处方,养成温和的性格;二是自己懂得如何保健、防病、养生,其寿命当然就长。毋怪乎一般人心目中有“医家都是长寿”的说法。
官位越高越短命?
身居高位,必短寿乎?事实也并非如此。
国家政协原副主席王任重,70岁退休之后,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血流粘稠度高等疾病。
这时候的王老放弃居住在北京的优厚条件,回到河北景县自己的家乡,住在鱼塘边的一间小房子,养起猪、鸡、鸭、鹅,屋后种蔬菜,每日晨练、打扫猪舍、给蔬菜施肥,下午喝喝茶,与乡民聊聊天,不时的村民有了矛盾、争吵,就来找他评理裁断。
几年后上述的病都没有了,70多岁的王老还能挑起一担粪…
大医家孙思邈的修心养性招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他的寿年在人们的考证争论中有101岁、121岁,但我的老师干祖望教授撰著《孙思邈评传》一书中,考证为孙思邈享年141岁,不管哪个年龄是真实的,他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龄长寿者。孙氏一生忙于医道,活跃于临床,救治活人不计其数。公元581年,“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孙氏)不拜”,并且“称疾不赴(有病不能赴京)”,后来干脆隐居,专注于修道、炼丹、读书,疏注《老子》、《庄子》,并着手写书。公元652年,孙氏近百岁,《千金要方》脱稿。30年后,《千金翼方》一书写成。两部《千金方》书,至今在中医界仍具有较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中的“大医精诚”成为医界职业道德的里程碑,为每个医务工作者心中的“医德”典范。孙氏对于防老延年法,有其独特见解。作为道教中人,他将道教的修心养性的方法有意无意间地引进了医学,总结出:
1、要稳定情绪,节制过度的用脑用力。
其言“如膏用小炷之与大炷,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临世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见《翼方·养性禁忌》)。
2、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言“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务另洁净”(见《翼方·退居·养性》)。以及居住处要“橼梁长壮,柱高间阔”,“草盖令高二尺,则冬暖夏凉”(见《翼方·退居》)。
孙氏之所以如此高寿,是因为他“本立于儒、志归于道、业从于医”。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拜敬仰,后人称他为“神仙”、“居士”、“鸿儒”、“真人”、“大医”、“药王”等,赞美之言,不绝于耳。
3、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节制。
其言“乐恬淡之味”,“食不可过饱”(见《要方·养性·序言》)。
4、要注意适量的活动与轻松的体力劳动。
其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见《要方·养性·道林》)。但又要“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见《要方·养性·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