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古人早就有在清明之际用药草洗浴身体的活动。《周礼•春官•女巫》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解为:“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已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今天,民间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以花草洗浴的健身方法。民间还有在清明挖食葳蕤的习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是主治“风湿自汗灼热,及劳虐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清明采集的草药还有“地筋草”、“马蹄香”之类,《本草纲目》说马蹄香“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对其药用价值是肯定的。可见,人们自古已经认识到清明时节的养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承袭了渊深的中华文明,它与二十四节气联系非常紧密,二十四节气绘制了一年四季大气运动变化的时间表,这种寒暑往复的循环规律,起着预告农时和呼应生、病理气脉曲线的作用。清明来临,中医专家宋清平依据天人合一规律以及人体五行平衡思想给我们分析了清明前后应注意哪些疾病。
一、“春不食肝”,肝气过盛可引发其他疾病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所以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